本港長洲搶包山活動已經名聞遐邇,但你見識過山東沂山的搶餅山活動嗎?同是一個「搶」字,卻搶出不同的文化,搶出了一國兩制的真諦,搶出了中港矛盾不斷惡化的答案。
位於山東臨朐縣境內的沂山是著名五A級風景區,山上有座山神廟,據說包括周穆王及漢武帝在內的十六位帝王曾在此拜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當局近年舉辦沂山文化節,重現古代帝王拜山的一幕,旨在彰顯鄒魯之鄉是中華文化發源地,順便推廣旅遊。五月七日第二屆沂山文化節舉行,結果大家尚未欣賞帝王拜山儀式的壯觀,倒是見識了何謂餓鬼投胎,瘋狂搶食。
事情是這樣的,主辦方用近萬斤五穀雜糧製成煎餅,搭成高達六米、號稱全球最高的「祈福煎餅塔」,作為祭神貢品,計劃儀式完成後將煎餅贈給福利院的孩子。不料活動剛剛開始,已有遊客搶奪煎餅,很快,你搶我也搶,大家一起搶,十多分鐘內煎餅被一搶而空,剩下光禿禿的鐵架子。不幸中之萬幸是,瘋狂搶奪未釀成踩死人事故,而且鐵架子沒有崩塌,證明並非內地所有工程都是豆腐渣。
沒有搶到煎餅的旅客非常沮喪,只能寄望明年,搶到煎餅的則興高采烈,有的說,央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剛剛推介山東煎餅,這次不花錢就吃到了,真的很開心;有的說,香港也有搶包山活動,為甚麼香港人搶得,我們就搶不得?
知道香港有搶包山活動,說明這些人並非沒有出過門的土包子,然而將搶包山與搶煎餅等量齊觀,只能令人啼笑皆非。搶包山體現香港的傳統文化,也是體育競技活動,而搶煎餅體現的是法不責眾、有便宜不搶白不搶的小農意識,流氓習氣。
山東是孔子故鄉,孔子畢生推銷「克己復禮」、「以德治國」,但在搶煎餅鬧劇中,禮在哪裏?德在何方?子孫不肖若此,孔子必定再次悲嘆:「吾不欲觀之矣。」
香桐仁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