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會絕不容忍暴力行為,這是人人認同的普世價值,但大前提必須是文明社會,若放諸極端殘暴的國家或宗教組織,說甚麼普世價值也是枉然。
說的是法國《查理周刊》恐襲案。該周刊因為多次刊出諷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終於招致「滅門」之禍,恐怖分子其後更接連在市內大開殺戒,最終造成十七人死亡。日前巴黎舉行團結大遊行,五十多名國家元首及一百五十萬名民眾挺身走上街頭高呼反恐,規模之大前所未見,氣勢一時無兩,輿論指是次遊行展示了西方國家對恐怖分子零容忍的決心。
問題是,自左傾的奧巴馬入主白宮後,「反恐大哥」美國便放軟手腳,而諾貝爾和平獎就更如緊箍咒般令他縛手縛腳。伊斯蘭國(IS)極速崛起,跟奧巴馬軟弱無能有直接關係。君不見,IS根本不將西方國家放在眼內,更揚言巴黎恐襲只是警號,接下來將在歐洲其他大城市發動襲擊。可以說,美國一日維持和稀泥的反恐態度,歐美將永無寧日。
說回新聞自由跟恐襲的關係,當強如美國也對IS束手無策,手無寸鐵的雜誌社還要諸多挑釁這些不是人咁品的極端組織,根本是以卵擊石,蝕底的只是自己而已。其實,文明也要看對象,跟西方社會講文明當然沒問題,但對於這些極端組織,還搬出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乜乜乜,實在太傻太天真。
李信怡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