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熱四年多,昨日(十二日)新一期居屋截止遞表,雖有政府辣招制衡,房委會客務中心一樣出現長長的交表人龍,超過四萬宗申請搶購二千六百多個單位,超額認購之勢可謂爭崩頭。值得注意的是,今次搶購居屋的人以年輕族為主,不少搶屋者更屬提前消費房屋需求,即未結婚、未畢業已想搶屋在手。
這批年輕人加入搶屋長龍,當然是憂慮未來樓價會更高,故部分申請人以單身或夥拍家人的情況入紙,有人是在學的大學生,或只是剛進入社會的低薪族,還有幾年才成家立室,已經提前在上車大計上博一鋪。他們大都表示,擔心將來樓價更高、上車更難,所以才提前出手。
居住是重要的民生大計,過去幾年,當局雖然急於搵地建屋,又一再出辣招控制樓市需求,但並無真正壓低樓價。而今次居屋發售的交表暢旺情況,更反映過濾了投資需求的居屋市場同樣熱不可擋,當然,居屋需求群中,湧現了大量提前消費者是一大原因,但這批年輕置業者不願等到三、四年後才踏上上車之路,正反映他們對未來樓市沒有信心,甚至對樓價激升的戒心太重。
特首明日便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據了解,當中有不少樓市及房屋政策的着墨,已經被廣傳的有將部分新建公屋單位「專售」予居住在公屋的人士;還有未來樓宇供應單位的調節政策等。上述措施能否淋熄過熱的樓市?港人都會翹首觀望。
樓市表現與經濟密切相關,過去幾年經濟向好,政府遏抑樓市需求的辣招已經被完全消化,並因樓價屢創新高,造成置業壓力,有業者便指,搶購居屋湧現的提前消費現象,正是民間置業壓力的表現,除了加稅等辣招外,政府似應轉向研究管理市民置業期望的方法,如能有效管理置業期望,便能讓樓市供需關係較暢順,否則,樓市若出現三年好市、三年淡市或三年不發市,對置業者、銀行的風險只會更高。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