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對於來港定居又不適應新環境的新移民來說,朝廷設立返回機制,讓他們可以回到生長於斯的故鄉生活,是二○一五年的最佳新年禮物。新政策彰顯中港兩地生活水平差距拉近,香港對內地人吸引力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朝廷為緩解兩地矛盾作不懈努力,受惠對象除了過境新娘,更有那些父母皆非港人的雙非兒童。

    雙非兒童近年淪為磨心,除了被本土派及港獨分子批評來港搶奪資源,更被視為朝廷在香港搞「殖民」、溝淡本地人血液的先頭部隊。當然,這不過是栽贓污衊的伎倆,雙非童其實由莊豐源案引出,是本港司法制度搞出來的,後來貪曾政府因鼓勵本地生育不力,將雙非視為社會新血,並大搞所謂醫療產業(生仔產業),致使雙非童累積逾二十萬之眾。朝廷從未支持雙非政策,一度更欲釋法解決問題,惜因本港反對而未能成事。朝廷被迫「食死貓」卻有苦難言,而返回機制為雙非難題提供解套的方法,可謂高明之舉。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返回機制一旦成事,「不做香港人」將成為現實,最終有多少人願意回流內地,暫時無法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能夠選擇不做「香港的中國人」或者「中國的香港人」,相信響應者更眾。香港回歸將近十八年,不少市民仍拒絕面對香港是中國一部分、自己擁有中國人身份的政治現實,他們仍緬懷港英時代,仍以大英帝國子民自居,仍不時揮舞港英旗幟,一場佔領運動,更將「身在漢營心在曹」的崇洋心態暴露無遺。

    其實港英餘孽「回娘家」並非不可能,只要英國政府也搞返回機制,允許所有拒絕承認中國人身份的港人回到英國居住,給他們相關福利,則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怕就怕,這些人拒做中國人,而英國又不接納他們,兩頭不靠岸。有人諷刺這些黃皮白心的香蕉人是政治上的「無家可歸者」,堪稱一語中的。

    香桐仁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