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市民使用無加密的Wifi上網,被盜取資料風險較大。(資料圖片)

    本港科技罪案日趨嚴峻。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去年處理三千四百多宗保安事故,數量較前年急增超過一倍,當中以「殭屍網絡」事故最多,佔整體保安事故超過一半。路由器及電視盒等長期開啟連結互聯網,因用戶不常改密碼,容易成為黑客目標,利用IP地址作為殭屍電腦,發動數據流量攻擊,市民有機會因此誤墮法網。該中心料未來攻擊將趨向流動及雲端裝置,存有客戶信用卡及個人資料的銷售系統,將成為高危目標。

    黑客以殭屍軟件入侵電腦,盜取電腦資料,令電腦為殭屍電腦發動攻擊。(資料圖片)

    梁兆昌

    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去年主動調查科技保安問題,涉流動裝置的個案多達一百多宗,較前年增加三倍。生產力促進局資訊科技業發展部總經理黃家偉表示,不少市民為下載免費程式把手機「越獄」,甚至因欲觀看更多電視節目或電影而到非官方下載點安裝應用程式,增加被黑客入侵風險,甚至成為流動殭屍網絡,隨時隨地為黑客發動攻擊。

    至於互聯網設備事故則錄得十五宗個案,涉及三百三十多項裝置,包括保安攝錄器、網絡路由器及電視盒等。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高級顧問梁兆昌表示,黑客可透過攝錄鏡頭監視用戶,窺看個人資料,亦會入侵網絡路由器,控制其數據流量,向外發動攻擊,用戶往往難以發現。他說:「路由器買番來放着用,直至發覺上網慢咗好多,先會知道已經被入侵盜用。」他又發現有網絡電視盒在出廠時已裝有黑客軟件,特別提醒市民要小心購買互聯網設備,又指數據流量攻擊強度愈來愈大,幾乎等於全港用戶集中攻擊一個目標。

    新招數要求用戶繳贖金

    另外,黑客推出新招數,透過加密用戶數據資料禁止用戶存取,繼而要求用戶繳出贖金。梁兆昌表示,此勒索通常附有時間限制,警告用戶限時內不繳出贖款,便會把資料刪除。他呼籲市民定期更改密碼,不要把手機「越獄」及安裝非官方應用程式,在使用其他電腦及平板電腦裝置時,亦應定期更新供應商提供的程式。

    截止去年十月,警方接獲約九百宗商業層面電郵騙案,有二百七十多間本地公司受害,涉及金額高達八億二千多萬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