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訪問古巴,引發世界熱議。在任期最後一年,奧巴馬的外交實現如此重大突破,的確來之不易。作為一個轉折時代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現在的名望雖然不高,但在歷史上應有一定地位。

柔性攻勢 打破禁忌

在奧巴馬任內,美國外交的柔性攻勢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斷絕了五十多年的美國和古巴關係,雙方一笑泯恩仇;談了十多年的伊朗核問題,也終於瓜熟蒂落;美國和越南曾在戰場拚殺,但越共總書記也首次造訪白宮;被美國視為失敗國家的緬甸,對奧巴馬打開了歡迎的大門。奧巴馬創造了美國外交諸多歷史,有些突破更打破了美國的外交禁忌。

奧巴馬接替小布殊之初,美國就像一輛豪華的載重車,雖然力大無比,但負重太多,零件又損耗嚴重,已經跑不動了。奧巴馬的策略就是全力減重,也就是全球戰略收縮,尤其是中東大踏步撤退,包括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不派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敍利亞,與伊朗握手言和。原本深度介入中東的美國,變成了隔岸觀火的山姆大叔。

奧巴馬全球戰略收縮的另一個特點,是與過去的敵人緩和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被小布殊列為「失敗國家」的古巴、緬甸、伊朗、北韓,目前除了北韓,其他三國都與美國握手言和,關係蒸蒸日上。奧巴馬此舉不僅給美國爭取更多的外交空間,亦減少美國的軍事開支。

美國外交這些重大變動與奧巴馬力排眾議有關,回想奧巴馬執政之初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種「無功受祿」曾引起極大爭議,但七年之後回看,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可說是有先見之明,至少相比牛仔作風的前任總統小布殊,奧巴馬更傾向於在某些問題上作出妥協,靈活應對。

但應該看到,奧巴馬並不是一味的退,在一些關鍵區域卻大膽的「進」,例如重返亞洲及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瞄準中國構建新包圍圈,從軍事上的部署調整,到經貿上的TPP協議,再到政治上構建亞洲版小北約,奧巴馬對華步步進逼,毫不妥協。

站在美國人的角度,奧巴馬為美國利益瞻前顧後,着眼長遠,的確是一位有所作為、敢於作為的總統,改變了中東、拉美等地區的地緣格局,為美國再度雄起爭取了時間和空間,問題是,這些遺產能否得到下屆總統的珍視及發揚光大?如果不能,這些外交遺產很可能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