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競選正如火如荼展開,現任秘書長潘基文的助理塞登於《紐約時報》撰文,表示聯合國內部有意見認為,應選擇在世界舞台上具重要地位的女性繼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正是合適人選。然而,這個建議有多大勝算呢?

東歐小國女官機會大

每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競選都是全球矚目,但絕大多數國家沒有多少選擇的機會。按《聯合國憲章》規定,「秘書長應由安理會推薦,並由聯合國大會任命」。若要被安理會推薦,候選人必須獲得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中的至少九票,並確保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沒投否決票。這意味着聯合國秘書長的勝出,必須經過五大國的同意,此人不會是某一國特定的「傀儡」,但一定是各國妥協的結果。

推選過程還需要每兩屆進行地區輪換,這雖然是一項非正式條件,但四十多年的具體執行已使其幾乎成了必須的要求。自一九七一年以來,秘書長職務已經在西歐、拉美、非洲和亞洲輪換了一遍,只有一個聯合國地區尚未選出代表,那就是東歐。

另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要求,即秘書長不能來自大國。印度前聯合國官員塔魯爾在十年前的秘書長選舉中,獲得安理會十五票中的十票,卻遭美國否決。美國當時的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後來透露否決原因是「塔魯爾觸犯了一個聯合國不成文的慣例,那就是秘書長應該來自無足輕重的小國」。從這個因素看,默克爾擔任德國這個強國的總理多年,其出線機會並不高。

事實上,某些有潛力的東歐候選人已經浮出水面,斯洛文尼亞前總統蒂爾克,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保加利亞外交官博科娃,羅馬尼亞前外長傑瓦訥,克羅地亞前副總理普希奇,馬其頓前外長克里姆,都是領跑者。但最大的變數是這些來自東歐的候選人很可能會被俄羅斯杯葛,俄國因為烏克蘭問題與東歐各國交惡,自然不願意看到聯合國秘書長被反俄人士操控。

值得注意的是,前聯合國職員及聯合國之友早前展開一項行動,要確保聯合國來賓走廊上所掛的第九張照片是一位女性。如此一來,這個未來的秘書長人選應該是來自東歐一個小國的女性官員,並被五大國接受。這樣嚴苛的條件之下,人選實在有限。

按照流程,今年七月左右選舉實質性展開,屆時五大國的博弈才真正開始,秘書長花落誰家才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