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近期爆發船民危機,使緬甸洛欣亞斯族再成國際焦點,飢渴無助的洛族男女老幼,怒海浮沉命懸一線,令拒其上岸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飽受抨擊,被視為罪魁禍首的緬甸更不必說了,總統登盛的開放改革直接受到拖累,西方醞釀重施制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淑姬也中招,她未能替洛族出頭,民主女神光輝形象似受玷污。

洛族在緬甸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聯合國多年前已形容這個族群是全球最受迫害的。數洛族悲涼,盡在「無主孤魂」四字,一百三十萬人雖然絕大多數祖輩幾代都在緬甸生活,卻不獲緬甸承認為公民。緬甸只視洛族為非法入境者,同樣,被緬甸指是洛族來源地的孟加拉,也認為洛族並非自己國民。洛族可謂孤兒仔,是千百年來阿拉伯商旅與孟加拉族的混血後裔,主要聚居於現時孟緬一帶,滄海桑田國界變遷,緬甸硬說洛族來自孟加拉,只是不想要這個「非我族類」。

比起緬甸其他種族來,洛族不但膚色較深,而且宗教信仰不同,緬甸是一個佛國,人們大多是佛教徒,洛族卻是回教徒。長年以來,洛族都是低人幾等飽受歧視,二○一二年,洛族聚居的西北部若開邦突然爆發佛教徒和洛族的衝突,明顯與新政府上台有關,在軍事統治結束後,緬甸當局對各方面的箝制稍見放鬆,激進佛教徒有機可乘,洛族也不再甘於逆來順受。

但洛族佔緬甸整體人口不足百分之三,在「敵眾我寡」下,於軍警袖手旁觀中,洛族成為主要受害者,三年前在衝突中喪生的二百多人,絕大多數是洛族,此外,洛族有十多萬人失去家園,要住進難民營。自若開邦衝突後,緬甸多地的洛族與佛教徒不時發生小衝突,洛族境況愈見艱難,而登盛又無意給予洛族公民地位,致使洛族紛紛外逃。

洛族通常坐船橫渡安達曼海先到泰國,然後取道前往回教國家馬來西亞,不過泰國近期打擊人蛇偷運活動,幾千名洛族偷渡者無岸可上於怒海掙扎,既有沉船而死的,也有飢渴喪生的,人道危機舉世關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和達賴喇嘛等人都叫「救救洛族」,偏偏昂山淑姬「沉默是金」,明顯其中有着政治考慮,緬甸今年底大選,她若替洛族出聲,難免得罪緬甸大多數人,她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也難贏到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