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變天轉眼已過四年,細說從來,將中東弄至天翻地覆的阿拉伯之春反政府浪潮,與民眾三餐不繼、人心思變不無關係。從糧食生產、煮食、照明以至集體運輸,現代文明不能缺少能源,中東和北非不少國家靠能源補貼紓解民困,執政者一旦削津,物價飛升、民怨爆煲、示威迭起之連鎖反應欲遏無從,亂局由此而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顯示,以一一年計,中東和北非十九個阿拉伯國家發放之稅前能源補貼達一千二百億美元,佔全球能源補貼一半。IMF指,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埃及,能源補貼相當於教育支出三倍。

藉巨額津貼安撫民眾,補償自由缺失、淡化經濟困局,乃是阿拉伯世界司空見慣的社會契約。當經濟發展追不上人口增長速度,補貼被攤薄,失業、貧窮與飢餓等社會問題無從遮掩,民心思變群起反抗,「阿拉伯之春」星火燎原,與此大有關連。取消燃料津貼,騰出資金推動基建、教育和科研,雖是治本之策,惟過程中往往導致物價飆升。變天後的埃及,無論是取代獨裁統治者穆巴拉克的民選總統穆爾西,抑或將穆爾西罷免的埃及軍方勢力,均對改革津貼制度投鼠忌器。

蘇丹巴希爾政府因蘇丹南北分家收入銳減,當局前年十月底削減能源津貼,通脹隨之失控,麵包、煮食油和車費漲不停,觸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首都喀土穆爆發二十年來最大規模動亂,造成重大死傷。早前成功連任總統的巴希爾,在也門衝突中給海灣富國沙特抬轎,顯然想將蘇丹打造成另一個埃及,利用沙特巨額經援維繫尾大不掉之補貼制度。

國際能源價格急跌,有助緩和削減津貼帶來的衝擊,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尼趁機削減燃油補貼。油價持續低迷,埃及有望於本財政年度節省至少四十億美元,現任總統西西以不變應萬變。

埃及九千萬人口,貧窮人口約佔四分之一,若無糧津,貧窮人口比例上升至百分之三十四,相差七百多萬人,比約旦全國人口還多。人口六百多萬的約旦,政府敢大刀闊斧削津,足見埃及船大難掉頭。西西出訪西班牙前夕,於專訪中為推遲國會選舉辯護,稱自己肩負九千萬埃及民眾安危,他反覆強調九千萬之數,對轉身空間有限一事耿耿於懷。

沙特嚴防伊朗向埃及滲透,大灑金錢撐住埃及經濟,令西西暫且擺脫「掉頭早好過遲、但必自討苦吃」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