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香港社會戾氣愈來愈重,歪論惡行更大行其道!近日有二三事都圍繞教育局及局長吳克儉本人,他既是受害者,亦是始作俑者。不過,連串事件也帶出不少信號,有教育界中人大呼,病了的不是教育,而是社會。

    天水圍有中學昨日舉行校慶活動,吳克儉應邀出席,離開時卻遭數十名示威者圍堵座駕,示威者明顯有備而來,當中既有身穿該校校服的中學生,也有本土組織成員。吳克儉一度被包圍,最終更要召警求助。

    事件引來各種評論,有人指摘吳克儉缺乏問責官員的胸襟,沒有面對學生及示威者的勇氣,事發時不但沒有落車接信,更端坐車廂中掃手機,予人傲慢之感。

    也有批評針對學生及示威者,事緣學生抗議時的橫額「反對局長不務正業、返去開工啦喂」惹來訕笑,因為學生的要求不但摑了自己所屬學校一巴,更狠摑了不時邀請教育局高官到學校參加活動、冀加強彼此溝通的教育界一巴。

    最莫名其妙的是抗議學生的理論,他們指摘局長到校園是不務正業,若問責官員深入校園,了解前線師生都要被攔路,他們到底要求局長返去做甚麼工作呢?而這類意見又代表了多少學生?

    強詞奪理的還有日前立法會緊急質詢學生自殺一事的議員相關言論過火且一派胡言歪理。當日社民連的長毛梁國雄在會上詢問吳克儉,會否效法日本官員「切腹自盡」,為學生接二連三自殺而問責?另有激進派議員將學生自殺直接歸咎於教育政策不當,更製作血腥試卷向教育局示威。

    議員以「切腹對自殺」的質詢,冷血兼野蠻,實在惡劣;而學生歪理當道的抗議也令人無語,教育局遭到連環針對,局方官員及上下都需要反省,但社會亦應警醒歪理惡行的蔓延。

    港人經常抱怨年輕一代水平下降、競爭力一代不如一代,但教育局連環遭狙擊的事件,卻告訴我們更應該反省社會給了年輕人甚麼楷模?官員、議員甚至政黨領袖又做了怎樣的示範?當大家熱話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時,也可以想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