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激化,策略發展委員會早前開會商討如何化解,結果傳出內地個人遊旅客減少兩成的消息。官場動向顯示○三年以來內地客有增無減的形勢或掉頭。然而,連日來零售界一直嗌經濟影響大,內地官媒更拋出本港或有一萬人失業的驚嚇數字,真假尚待求證,但港府審視個人遊計劃,若只看經濟,不秤民生及社會通病,必再陷深淵。

內地官媒日前發表評論文章,斷言若本港改變內地遊客赴港政策,只是不過夜內地客減少的人數,已會令香港旅遊業每年少賺一百億元,甚至有一萬人因業界生意下降而失業。數據只是單向推演,純以人次乘以平均消費額計算而來,至於本港因為旅遊業過度接待、超額需求,形成旅業及零售業的粗放式運作,甚至減客後上述通病可望紓緩,並因此出現其他經濟互動,這篇文章就全沒提及。

文中的一個觀點值得注意,亦是深深困擾香港的是,個人遊計劃推行以來,本港在發展旅遊和保障港人生活秩序間取得平衡不大容易,今次傳出減少內地客的消息後,民間反應懸殊,居民拍掌,商界喊苦。港府如何平衡呢?

零售界現時只關注內地客減少,必令業內生意減少,繼而店舖倒閉,忽略了如今香港面對的多個問題癥結都來自於接待力供不應求。如近年本港商舖租金大升,已令不少零售業陷入成本激增、做得多、賺得少的困境,高消耗、低收益,對己、對客和對行業都無好處。

而且,外來遊客太多,本港公共運輸系統供不應求,全社會都蒙受時間成本的損失;還未計算中港矛盾深化、民間怨懟不已造成的兩地裂痕,會窒礙大家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的合作,適量調控內地旅客,能夠扭轉或改善上述問題,經濟亦會獲得意想不到的良性刺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日前強調,減客兩成只是「拋磚引玉」的議題,希望各界討論一下,○三年落實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以來,抵港遊客量便一直上升,香港旅遊業及全體社會都沒有停下來、想一想,趁着今次檢討「一簽多行」措施,是時候諗清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