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截至去年底統計顯示,內地民辦博物館達到八百一十一間,增長持續迅速,但質素卻也良莠不齊。今年四月公布的《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報告》顯示,過半民辦博物館審核登記程序不完整,僅一成三在整體評估中合格,而半成更從未進行法人登記手續,文物藏品真假不清、來源不明問題嚴重。

扮藝術品避鑑定條文

據內地《博物館管理辦法》規定,民辦博物館只要符合具備固定館址、必要資金經費、一定數量和成系統的藏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合規安全和消防設施、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等六個條件,基本就可以獲批辦館,而館藏文物則需經官方認可機構鑑定。

不過,個別民辦博物館將展品以藝術品等名目展出,就可迴避文物鑑定的條文。早前被查封的遼寧鹿城博物館,就是自行邀請專家鑑定,而當地文物部門稱因承擔不起鑑定費,只有接受館方鑑定報告,令鑑定條文形同虛設。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處早前承認,民辦博物館存有諸多問題,藏品真實性和合法性難以保證。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認為,內地民辦博物館很多都不具有完整博物館功能,且重展覽、重收藏、輕研究、輕教育,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