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可以上溯至舊石器時代,南宋末年更曾一度成為「陪都」。近代殖民地政府對香港開埠前的考古發現相當尊重,香港淪陷期間,日本曾以擴建啟德機場為名,拆毀宋王臺,重光後港府重建,開幕時邀請趙宋後人出席典禮;一九五五年興建李鄭屋邨期間,東漢古墓出土,原址隨即改建為博物館。
然而,香港人素來有發展至上的思維,輕視保育。香港開埠早期,英國人在今日中環興建的「維多利亞城」,已幾乎清拆得一乾二淨,幾年前天星及皇后碼頭的保育運動,引起公眾注意,但未能獲得多數市民上街支持,結果兩處歷史建築都難逃強拆厄運。
今年四月尾,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宋代古蹟,為南宋末年遷都香港提供更多證據,香港歷史學者高添強形容為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考古發現,主張原址保育。
在雅典及羅馬這類歷史名城,工程遷就考古是稀鬆平常之事。但五月十四日卻傳出消息,曾掘出宋代古井及明渠的第二工地已悄悄交還港鐵偷步復工,只有方井位置原封不動。五月十五日,官方法定組織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才承認,委員會成員以「被知會」方式獲知進度(即是先斬後奏了),還處處為港鐵這間「變相國企」護短,官官相護。
港鐵近來已經醜聞纏身,現在他們連一件可改善形象的好事也懶得去做,無視近來本土意識興起,港人對本地歷史的認同,不止是與民為敵,更是與香港歷史為敵!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