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
  • 筆者認同以長線投資的心態持有股票,但也需要定期檢視公司的狀況以及估值。

    一般來說,經過嚴謹的基本因素分析後被判斷為值得長線投資的公司,即使公司或者行業難免經歷高低潮而導致經營成績有波動,但通常不會影響投資評級,即是話,除非極端意想不到的情況,一間公司的質素很小機會由投資級降格為非投資級,但隨股價升跌,一間公司的估值可能由低估值變為高估值,一間公司的股價可能由便宜變為合理甚至偏貴。

    中巴估值並不吸引

    以中華汽車(00026)(下稱「中巴」)為例,上星期一度成為紅底股,股價更創下歷史最高位106元,成為筆者今年內另一隻獲利超過60%的股票。有跟筆者買入中巴的朋友問目前的策略應該如何。

    這是一個「追揸沽」的問題,即是面對一些已經買入的股票,未來的行動是再買多些,繼續持有,還是賣出。要客觀分析,投資者可以想像自己並未持有中巴,以第一次接觸中巴的心態去看各項數據,問自己是否仍願意買入。

    以100元股價計算,中巴市帳率為0.621倍,資產折讓率只有37.9%,與一線藍籌地產股比較,九龍倉(00004)的資產折讓率也有40.9%,新世界發展(00017)的資產折讓率更高達48.8%。至於股息率,100元的中巴股息率只有2.8%,九龍倉和新世界的股息率分別為3.1%和4.44%,均較中巴為高,因此,客觀地說,紅底的中巴估值並不算吸引。

    如果你有無限資金可以運用,例如保險公司定期都有新保費收入以及到期再投資的資金可以運用,那麼你要煩惱的是尋找新的投資目標。但一般小投資者,例如筆者之類的普通打工仔,每個月可以儲蓄到的新資金有限,因此,可以運用來投資的資金基本上已經固定了,想提升資金運用的效率,可行的方法是定期檢視股票組合,適時作出調配,換出估值偏高的成員,換入估值仍然偏低的成員,就好像恒生指數成分股的組成也會適時調整。

    好股搶手 寧願買貴

    筆者通常在周末會研究和分析財務報表,從中尋找新的投資目標。當找到低估值的投資對象會很興奮,期待星期一開市可以買到。不止一次發生同一種情況。一隻股票在筆者未發掘到時股價有段時間都停留在一個低位,但當筆者決定星期一開市便買入,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其他人同筆者一樣開始對該股有興趣,股價被搶高了。

    原因其實是,當一隻股票吸引到筆者的注意時,通常是發生了一些情況,同樣也吸引到其他投資者的眼球。面對想買的股票股價比原定估計的價錢上升了,以前筆者會選擇等待,但通常結果是從此與該股票無緣無分。現在,筆者會預先計算最高可接受的股價,只要仍在可接受的範圍,筆者也會提價買入。

    市場先生

    查詢股票編號
    租/售 租   售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