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內地反壟斷政策雖迫使外國車企減價,惟對本土品牌衝擊大。(資料圖片)

    傳俄羅斯增兵烏克蘭邊境,局勢可大可小,美股又再跌過,滬綜指昨最多跌1.2%,但收市僅微跌,恒指收市跌幅亦收窄至僅64點,主板成交697億元,沽空金額升到12%。有分析話東歐局勢愈亂,資金愈有機會流入香港,現在市底好似甚強,但升勢並不全面,故不宜過分進取。

    太陽日誌

    近期主調仍係滬港通,兩隻A股ETF再進佔成交金額首兩位,券商股炒得極瘋狂,信達國際(00111)再升26%,三日升七成好易發達,連班本地薑如華富(00952)、匯富金融(00188)、昌利(08098)等都追落後,時富投資(01049)掛個名亦升14%。滬港通係唔係咁好搵,要到時先知,但老行尊早就話本地券商或有被中資券商搶生意之虞。

    「還利於民」有目的

    發改委確認12家日本車企價格壟斷,但今次唔係針對日本企業,因為幾間歐洲和美國車廠亦面臨受罰。反壟斷調查最轟動係去年的奶粉「迫降」事件,曾拖累合生元(01112)股價大跌。中國打正旗號要暴利行業「還利於民」,不過,背後目的可能是爭取籌碼,就如早前調查高通,對方立即與中芯(00981)合作推28納米晶圓製造;而外國車廠近年在華賺個盆滿缽滿,但技術轉讓就相當吝嗇。

    外國車廠見風頭火勢,紛紛先行減價,包括捷豹路虎、奔馳、奧迪及佳士拿等,估計寶馬將是下一個跟隨者。不過,合資與本地車廠未必係得益者,進口車減價,意味與本地品牌價格差距收窄,本地車市佔率流失問題將更嚴重,睇長汽(02333)、吉汽(00175)及比亞迪(01211)今年上半年業績已有啟示。

    至於汽車代理商或更慘,因為車價跌咗,就算毛利率能夠維持,亦代表利潤減少,但若銷量因而增加則可彌補;近年汽車代理商積極發展售後服務,但外國車廠眼見賣車利潤減少,亦會加快向售後市場轉移,逐步推出網上售後服務,對4S店構成競爭。近年汽車代理股在香港上市愈來愈多,同是以拓展銷售點為賣點,但招股反應冷落,潤東汽車(01365)只能以下限定價。

    中國搞反壟斷就如「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連完全開放的汽車市場都要管,但多個行業卻由國企壟斷。雖然今年開始玩國企改革,又話玩混合所有制,惟結果甚少民企參與,變成國企轉讓股權給國企,市場流動性短缺,民企想吞亦吞唔落。

    重組概念持續升溫

    央企重組進行得如火如荼,中信集團以中信泰富(00267)借殼上市,光大集團重組方案獲批,見母公司重組或整體上市方案落實後,香港上市旗艦公司股價多數可以受惠。中信泰富近日股價展強勢,而近日光大控股(00165)表現亦明顯轉強,昨日收市升7%,收報14.26元。

    紅籌股炒作重組概念似乎逐漸成為潮流,近月確實見多咗資金入場押注。昨日不乏逆市上升的紅籌股,如粵海投資(00270)及香港中旅(00308)分別升5%及升3%。中糧系亦見異動,中國食品(00506)及中糧控股(00606)分別升5%及4%。理論上,上海實業(00363)及同系的上實城開(00563)表現算係相對落後,但究竟係咪問題連「上海」兩隻字都炒唔起,就當史提芬懶動腦筋,留待大家估下!

    史提芬

    查詢股票編號
    租/售 租   售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