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選玩神秘 軍政府此地無銀
緬甸下月七日舉行逾二十年來首次大選,軍政府昨日宣布,謝絕國際選舉觀察人員和外國記者,聯邦選舉委員會主席吳登梭解釋,緬甸有豐富選舉經驗,不需外國觀察員,外國傳媒機構已有駐緬記者,當局並會及時發放新聞稿,也毋須特地派員前來採訪。吳登梭這番話似乎有點牽強,選舉搞得神秘兮兮,軍政府徒惹此地無銀三百両之嫌。
這次選舉,緬甸軍政府籌備已久。為了嚴防一九九○年昂山淑姬領導反對派勝選歷史重演,軍政府一早部署,藉美國人雅陶游泳潛入昂山住所事件,延長昂山軟禁期,並透過新選舉法,解散昂山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禁止昂山參選。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按照新選舉法,國會將有四分一議席預留軍方,同時,軍政府一些要員成立政黨參加選舉,結果,得以參選的三十七個政黨,不是軍政府自己人,就是棋子傀儡,至於為數不多的所謂反對派政黨,例如由全國民主聯盟一些成員創立的全國民主力量黨,權充點綴罷了。
軍政府願意透過選舉把權力交給人民總是好事,不過從軍政府一連串舉措來看,還政於民似乎只是一個幌子,到頭來,他們仍然緊握權力。無論如何,二千九百萬選民,在漫長二十年的等待後,能夠行使投票權利,緬甸總算有了進步。全國民主力量黨領袖丹迎認為,這是緬甸邁向民主的第一步,當然,作為參選的民主派,他必須這樣說,更須這樣樂觀地想,但相信他也明白這離事實有多遠。原本對軍政府寄以厚望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心灰意冷,頻說失望。
美歐一直關注緬甸大選,東盟也籲促軍政府自由公正地舉行選舉,並提議派員監察選舉,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成立以來的首次記者會,對此作出回應,就是不必了。此外,緬甸也拒絕外國記者前來採訪,所謂國際傳媒機構已有駐緬記者,並非理由,現時各大通訊社和一些日本傳媒,不錯在緬設有辦事處,但只能僱用本地人,唯一可聘用非本地人,只有中國新華社。緬甸本地記者敢寫與可寫的是些甚麼,不言而喻。其實,如果選舉並無舞弊違規,國際觀察員和外國記者前來,只會增加選舉公信力。軍政府不是希望把政權變得合法,在內取得民心、在外改善形象的嗎?這樣做,似乎只會產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