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可變財富,但沒有第一注創業資本,又如何能夠賺得第一桶金?事實上,創意爆燈的IT人可藉着近年的科技巨浪,趁勢向大企業申請初創企業培育計劃,以獲享免費辦公室及專家指導,省回高昂的租金成本之餘,甚至可取得注資,把意念轉化為商機。

在第一期創業加速計劃內的初創企共獲融資逾1100萬港元。圖為blueprint初創企業寫字樓。

blueprint負責人 Hilary Szymujko

培育創企的辦公室設計與別不同。

近年谷歌、微軟及facebook等均推出初創企業培育計劃,以集結世界各地的創意IT人才。本港方面,太古地產旗下的blueprint創業加速計劃,把鰂魚涌太古坊康和大廈16和17樓,打造為初創企業寫字樓,據悉計劃投資額約2,000萬元,並會每半年換選一批新企業。計劃於去年推出,第一批共11間初創企業早前「畢業」,緊接現在有第二批共10間初創企業接受「加速」,並開放接受第三期申請。

創企半年籌逾千萬元

回顧第一期六個月的成績,blueprint負責人Hilary Szymujko表示,要量度blueprint的成功,還得看參加創業加速計劃的相關初創企業的成績。她指部分團隊贏得創業比賽獎項,獲市場認同,部分試驗產品屬雛形,正在擴展市場:「在第一期創業加速計劃的六個月內,相關初創企業共創造了12個全職職位,為幾十個實習生提供學習及工作機會,並合計籌得超過150萬美元(約1,170萬港元)的融資。」

例如,獲得201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資訊科技初創企業(商業市場)金獎、專攻圖片識別技術的Brand Pit,以及贏得2015新加坡創業大會Startup Arena創業競賽大獎、專注物流解決方案的Easyship,都畢業於blueprint第一期創業加速計劃。又如另有一間初創企業正與太古地產合作,在太古坊一個建築工地使用該企業現場及缺陷檢測工具等,都是令他們對首批計劃結果感高興的原因。

資料顯示,blueprint給予入選的初創企業,在康和大廈十七樓有六個月免費工作空間,並提供專業支援、與其他企業家交流、行業導師指導、產品測試、市場拓展等機會,又會提供資本籌集渠道,毋須任何股權作回報。十六樓會以低市值租金租予創業人士,據悉每人每月租金2,000元,3人或以上團隊每人每月1,000元。

今年七月,blueprint公布了第二期創業加速計劃名單。Szymujko指,第二批入圍初創企業與第一批的分別是,在募資及產品受市場歡迎程度上稍為更上一層樓。她稱:「我們收到120份參與第二期創業加速計劃申請,85%為香港初創企業,涵蓋房地產、零售、金融科技等行業。第三期創業加速計劃亦於九月起接受報名。」

爭取入圍必備四條件

據網站介紹,符合新一輪blueprint創業加速計劃的初創企業,應具備4項條件。一,目標客戶是企業,即B2B(商業對商業)營運模式。二,資本效率良好,具高增長潛力的科技創業企,三,不多於5人的小團隊,處創立初期,正摸索合適營運模式,目標客戶群及反覆測試產品雛形。四,身處香港,能親身參與計劃。

創新營運模式,增長潛力及創辦人的資料背景,是blueprint揀選哪些初創企業可入圍的重要考慮因素,若能把創意方案轉化成實際企業需求,才是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