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賠償成謎 結石寶寶淚漣漣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造成的椎心之痛,國人至今難以忘懷,而當局在賠償基金訊息發布語焉不詳,猶抱琵琶半遮面,更是在國人的傷口上插上一把刀。三十萬結石寶寶,他們的希望在哪裏?

千呼萬喚之下,中國乳協近日才姍姍來遲地對嬰幼兒奶粉事件醫療賠償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中列舉了幾個數字,賠償基金的總額為十一億一千萬元,其中兩億元是醫療賠償基金,另外的九億一千萬元用於發放患兒一次性賠償金以及支付患兒急性治療期的醫療費、隨診費。通報說,截至去年底,已有二十七萬多名患兒家長領取了一次性賠償金。

這一通報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至於支付賠償金是否遵照了衞生部統一規定的賠付標準,死亡賠償、重症賠償、普通症狀賠償分別有多少患兒?賠償金是否如數發放?總額又領走了多少?對於這些關鍵問題,中國乳協一概避而不談,給全國人民一筆糊塗帳。

從三聚氰胺被曝光那一天起,患者的賠付問題便成為輿論的關注焦點。在這起關乎三十萬兒童生命與健康的事件中,賠償體現着奶企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也是國人最底線的要求。然而,就是這條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線,卻被赤裸裸地踐踏了兩年多。二○○九年中國乳協聲稱「盡快公布」,「盡快」到了今天仍然杳無蹤迹。當媒體試圖去追問的時候,卻發現如此重大的公共事件的賠償帳目竟然被「國家機密」了。在這個所謂的「國家機密」背後,是三十萬受害者的生命與健康,是無數家庭的眼淚與傷痛。

沒有擔當 毫無誠意

嬰幼兒是毒奶粉的受害者,對於賠償解決方法,理應由嬰兒的監護人說了算。但中國乳協給出的統一賠償方案是怎樣形成和通過的?更為關鍵的是,這樣的賠償標準是不是得到了廣大嬰兒患者家長的認可呢?中國乳協根本無法回答。

按道理,這個賠償,不是企業內部員工工資發放,也不是哪個公益基金的日常運作,而是在為這個行業當初的失範和失德買單,這是贖罪行為,是一種自我救贖。但中國乳協如今的表現,不僅沒有表現出責任擔當,也沒有體現出任何贖罪的誠意。尤其是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做法,已變成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再一次褻瀆。

食品安全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在毒奶粉事件上,若不能給問題企業以血的教訓,做到殺一儆百,那麼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終究只能是飲鴆止渴!問題企業如果不能因血的教訓而提高道德自律性與守法的自覺性,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就難以形成,監管部門如果不能深入監管,那麼下毒的還會繼續下毒,中國的老百姓還得繼續為無良企業的黑心和監管部門的失職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