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論到「不許革命」,一些學運頭領的思想變化更令人黯然。泛民及社運界將佔領的初衷形容為「爭取真普選」,若以「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原本倡議行動的目標,確只有提及爭取實現真普選。然而,在同一時間,學運團體的底線明顯較「佔中三子」及泛民進步。

    例如學民思潮於前年提出「全民普選,全民提名,重奪政府」口號,已隱約有主權在民的革命味道。學聯於去年九月二十二日宣布罷課時,訴求也包括梁振英及政改三人組下台,顯然不只是要求「真普選」。可是,從佔領街頭行動終結後、佔中三子等人透露抗爭早期的內情可見,他們從一開始便嫌學生的訴求太激進,並插手干預。結果導致學生號召十月初包圍政總行動功敗垂成,而學生的口徑愈來愈與泛民趨同。

    佔領街頭後期,群眾與把持「大台」的泛民、社運及學運團體的矛盾浮面,學聯的周永康面對群眾質疑時,竟反問群眾有沒有為革命付上性命及坐牢五十年的代價。最近,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又說,香港人沒有金主支持,買不了軍火,沒有受死的心理準備,便不要說革命。

    回望當代史,東歐共產政權的倒台,除了羅馬尼亞,其餘全都是非暴力的,捷克的抗爭被稱為天鵝絨革命。近年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及烏克蘭親俄政權下台,民眾只以簡單自製武器抗暴。區區對年輕一代寄予厚望,但他們應多讀書與思考及開拓視野,不應肆口逞說,阻止革命思想的傳揚。港人不衝破思想的牢籠與禁區,大規模的抗爭難以成事,命運自主亦無從說起!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