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台灣大選落幕,百年老店國民黨輸得徹底。今次選舉還有另一個亮眼點,即由太陽花學運衍生的新政團時代力量,一舉奪下立法院五席,成為台政壇關鍵第三勢力。事件對本港傘後團體有如興奮劑,更有傘後一族期望照辦煮碗,在本港立法會換屆選舉複製顛覆政壇的一幕。

    佔領行動催生的傘後一族不少都熱心政壇,其中多個團體更在去年底的區議會選舉試水,對幾個月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更具野心,看到隔岸的台灣出現新生代成功方程式,學民思潮黃之鋒便希望香港是下一站。

    時代力量去年一月才成立,運作短短約一年,已一舉奪下立法院第三大黨之位,在不分區立委上更取得七十四萬張選票,得票較在台灣政壇耕耘超過二、三十年的大黨、老黨更高,亦將與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關係密切的台聯,以及由政壇老手宋楚瑜創立的親民黨踩在腳下,台政界、學界都在研究原因。

    時代力量的一班主角,先由學運凝聚,然後發展為政治團體,其崛起與成長軌迹,確與本港傘後團體相近,但本港資深政圈人士赴台觀戰後,卻對台港兩地的新生代看法不一。

    首先是時代力量的單一性。太陽花學運後催生的政團並不多,因不少參加學生本已有政治聯繫,時代力量有其特別定位。香港的傘後組織卻遍地開花,除區選冒頭的青年新政外,還有各間大學的校內組織,以及主打地區事務、以九龍或北區為名號的團體等,類似政團各有各玩,或互相排斥,與台灣情況不同。

    其次是時代力量定位於中間、年輕路線,對台灣厭惡兩大黨的選民有一定吸引力。反觀香港,傘後團體絕非中間路線的代言人,若硬要界定他們的政治光譜,恐怕大多會被歸類為激進勢力,到最後,只會與公民黨、社民連及人民力量搶票。

    最後則是政團本身。時代力量組成時間雖短,但這個全新組織亦勝在沒有包袱,無論是政治議題或民間運動都一樣。而本港的傘後一族,部分團體雖亦有類似情況,但已揚言有意參加立法會選舉的黃之鋒,卻難卸學民思潮及前中學生組織的包袱,其他本土組織,更難卸激進包袱。

    以上種種,都可見台、港政治文化及政治生態大不相同,傘後一族即使羨煞了台灣新政治勢力,但有關方程式卻未必能順利移植到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