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媽愛帶我到西餐廳吃飯,侍應經常會問「請問飲咩湯?」我每次都會點羅宋湯,裏面放着番茄、洋葱、薯仔、紅蘿蔔、牛肉等,酸酸甜甜,很是開胃,但心中一直有疑問,為甚麼此湯稱為「羅宋」?明明洋葱湯裏面真的有洋葱、周打魚湯也會有鱈魚,那「羅宋」究竟代表哪種食材?只是個小朋友的我怎樣也想不通。

後來當上食版記者,才知道羅宋湯原來是由俄羅斯傳過來,至於為何跟「羅宋」兩字扯上關係,追本溯源,竟然跟我國慈禧太后有關?話說當年太后邀請外國使者出席宴會,喝到了這紅彤彤的湯品時,問奴僕這是甚麼湯,他回答:「這是俄國人的湯。」由於清代稱俄羅斯為「羅剎」,故此湯就用上「羅剎」的諧音。後來俄國人更大批湧入上海,羅宋湯就此傳入上海,據聞當時每戶人家都懂得烹煮這種湯呢!

此湯流入上海後,當地人按自己口味加以改良,正宗的羅宋湯應該是酸中帶辣,湯中的艷紅更不是出自於番茄,而是紅菜頭,只不過很久以前在上海這低緯度的地方找不到紅菜頭,才會用上番茄頂替,時至今日,很多餐廳為了追求顏色夠鮮艷,更會放入茄膏同煮,味道偏酸,辣勁欠奉,的確失色。既然好湯難求,還是自己動手煮吧!很有衝動到超級市場買下紅菜頭,煮一碗正宗的羅宋湯,熱騰騰的,微酸醒胃,正好趕走秋天的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