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潮流
  • 偏頭痛,顧名思義是指單邊的頭痛,疼痛位置多為前額、太陽穴等,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都市病。據報道,英國約每4位女性及每12位男性,便有一人飽受偏頭痛之苦。雖然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偏頭痛,但患者以女性居多,高危年齡為20至30歲。為何會形成偏頭痛?醫學界一直未能解開這個謎團,但有點可以肯定,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家族遺傳、賀爾蒙分泌等都是其中一些誘發的因素。

    偏頭痛成因至今仍然不明,醫學界眾說紛紜,有學說認為是頭顱外血管擴張所致,另一學說則歸咎於腦神經出現問題。早前有一丹麥醫院展開一項關於偏頭痛研究,參與對象是19位女性偏頭痛患者,發現真正兇手是神經纖維。由於是次研究參與的人數較少,所以有些學者便質疑數據的代表性,而忽略其他誘發因素。無論如何,各派學說各有其論據,也讓我們加深對這病的認識。對於偏頭痛患者而言,正視問題才是上策。

    具遺傳因素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說:「偏頭痛成因不明,壓力是其一因素,大家也不能忽略家族遺傳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患有偏頭痛,約3至4成遺傳給下一代。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偏頭痛患者,下一代的風險更大,約5至6成遺傳機會。頭痛亦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如中風、腦有腫瘤)的病徵,所以要判斷病人是否患上偏頭痛,必須先撇除這些因素。」

    偏頭痛可簡單分為典型(Classical)及尋常(Common)兩類。典型偏頭痛,泛指那些事前有先兆的偏頭痛。不同患者有不同的先兆,有的眼見閃光,有的會出現一邊手或一邊腳痹痛。先兆發生約10分鐘之後,就開始頭痛,通常痛楚只在一邊出現,患者亦會怕見光,有些甚至作嘔、作悶、頭暈等。至於尋常偏頭痛,則純粹只得頭痛,事前無先兆居多。

    止痛藥紓緩

    發作期間,患者應立即在寧靜且光線柔和的房間休息。如果病情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有需要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治療方面,醫生會處方普通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有需要時,更會處方針對偏頭痛的特效藥物,如英明格(Imigran)、麥角胺(Ergotamine)等,幫助放縮血管。為了緩和作嘔、作悶情況,醫生亦會處方止嘔藥。

    要有效紓緩或預防偏頭痛,患者要密切留意頭痛發作的規律及誘因,從而找出發病模式。飲食及生活習慣亦不能掉以輕心,有些食物如芝士、朱古力、紅酒、濃茶、咖啡等,皆含有特別的氨基酸,可誘發偏頭痛。生活方面,作息定時,常做運動,常保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切勿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捱夜更是大忌。

    注射肉毒桿菌

    近年外國有研究發現,肉毒桿菌劑(Botox)對治療偏頭痛亦有一定的效用。熊醫生說:「2010年美國有關部門曾為嚴重慢性偏頭痛患者注射肉毒桿菌劑,最後發現不但可預防偏頭痛的發生,亦可減低發作的頻率。原來肉毒桿菌可有效阻截神經傳送痛楚訊息到腦部,注射一次後,期間可減低患者服藥次數,效果亦可維持4至6個月之久。根據過往經驗,有些患者以前偏頭痛每月會發作16天,注射肉毒桿菌劑後,發作日子可減至8天。如果10分為最痛,以前痛楚達8分,之後則降至3分。」

    或許有些人會擔心,日後若繼續注射肉毒桿菌劑,療效會否逐漸遞減?熊醫生表示,暫時並無任何研究有這類發現,所以大家可放心,但值得注意,這治療只適合偏頭痛嚴重患者(即每月發作超過16天),而本港亦有醫生採用這治療。

    跟一般頭痛有何不同?

    不論是偏頭痛或頭痛,同樣令患者「頭顱飽受轟炸」之苦。究竟我們如何辨別兩者的不同?仔細分析下,會發現發作模式正是關鍵所在。偏頭痛只在單邊頭部發作,以前額、太陽穴居多。發作期間,患者還會感到一些異樣,如感到閃光的出現、怕見光、作嘔、作悶,甚至標眼水。至於一般的頭痛,一般較少出現上述的不適。

    鳴謝: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