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對「有效供給」的重視。具體來說,就是透過提高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推動經濟轉型和提升生產力,為中國經濟發增長注入新動力。由於環球經濟的外需不足,內需潛力在經濟放緩的前景下,未來增長亦不能樂觀,中央不得不從供給角度刺激增長。

在外圍需求疲弱導致經濟下行時,政府透過「逆周期」刺激內需,短期減低經濟下滑的幅度,實在無可厚非,但經濟長期增長絕不能單靠刺激內需。

短期內需增加可直接刺激生產商的產量;長遠而言,生產商或是整體經濟的生產能力,有賴經濟系統中的生產要素的總存量(即勞動力、資本、天然資源、技術和制度),這些生產要素存量的多寡,最終還有賴於投資,而這些投資資金的來源,正正就是從儲蓄轉化而來。

加強人力資源投資

在過住十年,中國的投入與產出比例不斷提高,○五年每新增一個單位GDP,需要增加投資2.4元,○八年提升至2.9元,○九年升至3.6元,一四年新增資本產出比已上升到4.3元的高水準。這反映投資效率不斷下降,但我們不應一面倒認為應透過內需推動經濟,正如筆者在前文指出,長遠經濟增長有賴生產要素的總存量。

中國的資本總存量在過往二十多年怏速累積,令不少分析認為中國不應再加快累積資本。但這看法很明顯忽略了中國每人平均資本存量,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意味着雖然中國資本總存量相當巨大,但每一勞工所擁有的資本(包括機械、工具和人力資本) 仍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要提升每一勞工所擁有的資本,仍需要通過投資提升資本存量。

在人口老化的前提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再不能以「廉價勞工」取勝,一定要提升勞工的生產力,製造高產值產品。要做到提升勞動生產力,最直截了當的方法莫過於提高工人的人力資本。

國內一直重視高等教育發展,但絕不能忽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專科教育。過往有研究指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教育的回報絕對不下於高等教育。最有效的人力資源投資應配合未來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人力資源的資本累積,對中國長遠經濟增長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