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開埠早期原是工業區,近年相繼有酒店及商廈進駐,蛻變成為東區其中一個商住並存的社區。早年是電廠和油庫區所在地的炮台山,亦不斷有新廈落成,位處斜坡之上的新型屋苑豪廷峯,位置不但靜中帶旺,更鄰近北角半山名校區,受家長客青睞。

炮台山豪廷峯外形獨特,主攻大單位。

炮台山道一帶靜中帶旺。

「油街實現」重啟北角區內的藝術發展。

豪廷峯近期買賣成交

北角的地名及街名的由來,多與開埠早期的用途相關,早在英國人佔領香港島時,就找出港島最北端的位置,因而命名為「北角」,並於山坡上建炮台堡壘,因而得「炮台山」之名。其後九龍半島也割讓予英國,炮台山便不再是戰略要地,山坡繼而開闢為炮台山道和堡壘街。

上世紀初,北角仍是未開發的地區,直至一九一九年,電燈公司於炮台山興建成新發電廠,新廠址兩旁的街道均以電力為名,包括大強街(Power Street)及電氣道(Electric Road)等。

油庫倉儲地 改建商住

電廠的設置,加上英皇道的開通,帶動北角成為港島的新工業區,而炮台山則為這工業區的後勤倉儲之地,蜆殼街和油街一帶當年便有蜆殼公司的石油庫。

八十年代起為騰出市區土地建屋,電廠和油庫相繼撤離,能夠越過時代變遷的建築,只有電氣道與油街交界一排的紅磚屋。紅磚屋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建於一九○八年,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牆身由鮮明的紅磚及粗灰泥砌成,煙囪及水管亦是建築物特色之一,會所其後遷出,紅磚屋及前方一帶的建築群則同作政府物料供應處的員工宿舍及倉庫。

後來物料供應處於一九九八年搬走,政府將倉庫承租予多個藝術或創意團體,成為香港第一個藝術村,為當年藝術界寫上標誌性的一頁。但隨着政府收地,油街藝術村的光景只維持約一年。一直丟空至今年,政府重新啟動該區藝術發展,將紅磚屋改名為「油街實現」的社群藝術基地,舉辦藝術展覽和社區活動,再次凝聚區內的藝術氣息。

然而,北角炮台山的發展早已變天,新建的商廈、酒店,以及重建住宅近年相繼落成,令該區由舊樓林立的景象,逐漸蛻變成商業住宅兩用的地區。

靜中帶旺 主攻大單位

當中落成十三年的豪廷峯屬區內新進豪宅,位處北角寶馬山的山腳位置,亦鄰近東區最繁忙的英皇道,又不失靜中帶旺的氣息。

豪廷峯由兩座高廈組成,外形設計獨特,提供約394伙,間隔由兩房至四房戶,建築面積由765至2,026方呎,主攻建築面積千餘方呎的三房戶。

物業單位實用率介乎74至76%,不同坐向,景觀亦有異;比如坐向西北及東北單位,中低層望樓景或街景,高層可享維港海景;坐向東南或坐向西南單位,則以望山景為主。

屋苑位處炮台山道山腳位置,居住環境較寧靜,住戶除可步往上落山之外,屋苑更特設行人專用樓梯直駁英皇道,往港鐵炮台山站只需約五分鐘步程。

英皇道附近商舖食肆林立,前往銅鑼灣購物區或太古城中心等購物熱點,搭港鐵亦只需約十分鐘,消閒娛樂方便。

豪廷峯小檔案

地址:炮台山道28號

物業座數:2座

單位數量:約394個

落成年份: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