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內地過去有句流行語「寧左勿右」,說的是文革時期一些人做甚麼事或發表甚麼觀點,生怕被人說成犯「右傾主義」或有「右傾思想」,所以寧願表現得激進,以顯示自己革命。

    但其實,這是一種偽革命式的明哲保身,甚至是一種以革命的名義迫害他人的良方。不單是文革時期,縱觀中共歷史,「寧左勿右」一直根深柢固。即使在改革開放已經三十七年的現在,這種做法還是大有市場。

    「求是網」日前刊登了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繼東的文章。文章針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三個決不允許」論招致廣泛批評,呼籲應嚴懲圍攻教育部部長的教師和公知大V,尤其是要抓幾個氣燄囂張、性質惡劣的反面典型出來進行嚴懲,真正從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全面整頓、清理、純潔高校的幹部、教師、黨員隊伍,打贏這場高校意識形態反擊戰。

    朱繼東的文章用詞激進,既要「嚴懲」,又要抓「反面典型」,還要「全面整頓、清理」,讀來彷彿文革捲土重來。袁貴仁只不過是個傳聲筒,是在落實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但同時袁也犯了表述有問題的錯誤。按照袁的說法,高校教育要對西方價值觀徹底說不,這無疑是閉關鎖國,是要自絕於全球化時代。

    所以,袁貴仁被批實屬活該!在袁貴仁一方理屈詞窮、無以辯白後,朱繼東站出來甩硬話狠話,明顯是在扣帽子,是拿文革語言恫嚇震懾不同意見者。此文的出籠,明顯是有人站在背後指手畫腳。值得警惕的是,中共意識形態主管高層眼看抹殺普世價值、抹殺憲政無法自圓其說,現已有點老羞成怒的意味。可以想見的是,如果扣帽子效果不彰,下一步他們很可能就會將棍子打過來。

    不為其他,是因為他們自覺這樣做很革命,很正統,很社會主義。「寧左勿右」從來都是這幫黨棍政客的無恥伎倆。

    耿炎直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