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人幣添業務沖喜 未滿足離岸所需
醞釀多時的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RFDI)細則終於出台,本港官商及銀行均對此表示歡迎。RFDI開放在另兩項為散戶而設的「禮物」——跨境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及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之前,雖然規模尚小,但一方面可刺激外商來華投資意欲,另一方面為本港人民幣提供出路。在人民幣業務遇冷鋒之際,中央為人民幣回流機制開綠燈適逢其時。
RFDI縱使開了方便之門,惟短期作用成疑,主要是投資產品類別受到很大限制,三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須經中央審批,證券及金融衍生工具固然免問,過往的熱門行業,如房地產及基建恐亦難以過關,投資渠道變得相當狹窄,加上歐美投資者亦資金緊絀,RFDI初期或要開慢車,但長遠而言,將推動本港離岸人民幣發展至更高台階。
過往外商在港集得人民幣資金後,需曲線回流內地,流程繁複兼交易成本可觀,新政下企業帳戶內的人民幣資金可直接到位,亦可減低匯兌風險,勢將刺激外商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意欲。
本港人民幣資金一直缺乏出路,保守的放在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等升值,進取的存進內地銀行做定期收取較高利息,其他投資渠道卻沒有門路。蔚然成風的點心債,在機構投資者手上已搶購一空,並未照顧到散戶投資者;供不應求亦令息率嚴重偏低,本港人債的息率較內地一年期貸款利率低一半有多,食之無味純粹博人民幣升值,假如憧憬幻滅,人民幣將由穩健投資工具迅速變異。
假設外商發人債規模因RFDI而膨脹,人債利率回升至較合理水平,相對港元存款利率接近零,吸引力勝於一廂情願博升值。而RQFII是另一引頸以待的產品,可惜初期金額僅200億元人民幣,難免僧多粥少,但待產品成熟,長遠將可拉近本港與內地的人債懸殊息差,回流機制形成亦可縮窄本港離岸人民幣(CNH)及在岸人民幣(CHY)之差價。
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仍有許多瓶頸,如兌換限制、投資渠道狹窄、回報偏低等等,人民幣計價證券亦枉費心機,至今僅得匯賢產業信託成功上市,其他雙幣雙股的構想大多胎死腹中,香港要迅速壯大人民幣業務,道路仍崎嶇及漫長。
外商樂得在港借平錢,發點心債一度成為潮流,今年上半年的發債額,已是去年全年兩倍有多,但踏入下半年卻大幅萎縮。目前全球經濟不明朗,而近期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亦明顯放緩,對沖基金甚至押注人民幣貶值,點心債頓成拋售對象。
當然,亦有投資者視人民幣為資金避難所,惟人民幣已由單邊升值轉至隨經濟及通脹調節,需推出更多產品才能保持吸引力,透過RQFII買賣A股及內地發行人債是下一個重點,但進程緩慢、關卡太多、額度太小,追不上金融市場應變的需求量,如果RFDI早半年推出肯定是一番盛況。當然,國策一向是摸着石頭過河,流向房地產及非法借貸漏洞難堵,中央寧缺勿濫亦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