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富爸爸」端正家風 出招撇清地方債
國家財政部計劃將約三百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交由部分地方政府自主發行,有消息稱這些地方政府是上海、浙江、廣東和深圳。這被指稱為中國有意複製美國的市政債券模式,如果消息屬實,將是地方發債的大變天,同時政策如同鐘擺般,又一次擺向另一邊,縱不是政策多變,也是「摸石過河」要調整姿態和形式。
以通俗的比喻,中國國家財政像是「富爸爸」,相比之下美國國家財政是「窮爸爸」;若從體制的約束而言,中國像「嚴爸爸」,美國卻是「懶爸爸」,乃因為聯邦體制使美國國家對地方沒有凌駕的權力,想多管束也不行。以上述體制的不同作為前提,需要考慮的是,複製美式市政債,對中國來說是否行得通?
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央特准地方政府發債,並列入省級預算,但雖是地方債卻要由財政部代發。這一招的用意在於,為地方通過設立融資平台獲得資金後,造成隱性債務膨脹及高度不透明「補鑊」。照現時初步的披露看,現變動還是試點的實施,所選地方政府財政都相對不窮。另外,說是自主發行,似乎額度控制在「嚴爸爸」手上,放多放少地方還不可自主。
地方政府得以「自主發債」,卻未見得是好事。因為由財政部代發模式,有「富爸爸」照住,在市場看來,如同國家財政的隱性擔保,買債信心大,息率低些也但求安全些。地方自主發行,市場就只能另眼相看了,安全性肯定不如「富爸爸」照住時,息率也就得高些,說穿了,地方自主發債成本高了,尤其地方債務的議論沸沸揚揚,息率或需高許多。
中央這一試成功,並將之制度化,成為所說的美式市政債,就可望撇清對地方債隱性擔保的關連,築起一道防火牆。孩子長大了,「嚴爸爸」讓其財政自立,頗有點美式意識,但畢竟先縱後管、先寬後嚴,孩子已有了揮霍的惡習,欠下不少債才促其自立,是不是時機不對?倒是「富爸爸」的庫房,保障加強了。
中央顯然想到地方的難處,財政部宣布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所得,免徵企業和個人所得稅,中央首開此例,使地方債稅務優惠與國債平起平坐,可以作為地方債息率看漲的「補貼」。「嚴爸爸」威恩兼施,與地方債的切割是下決心去做的了。事實上,地方政府是一方「諸侯」還是一地「父母官」,管好錢財是應分的責任,管治地方經濟依賴「富爸爸」終非長久之計。
中央急於推倒兩年多前的機制,另立模式,可能不僅僅是以正家風使然。僅從設置防火牆,與地方債痛加切割,可能是防禦國際評級機構偷襲,強以地方債為理由,調降中國的主權信貸評級。較早前,評級機構就地方融資平台大做文章,已有山雨欲來之勢,將中國評級拉下一級,陷世界於同一屋簷下,沒有哪個經濟體特佳,可以說是「陰謀論」,但確是有利藉做淡「做世界」的招數。中國先發制人出招設防,有着數無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