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沽空欲升上神枱 監管須清除魔鬼
港股似乎暫時喘定,跌到雞毛鴨血的情況,是否揮揮手別去,無人敢實牙實齒地放下預測。港股這一波深跌,讓人着實領教了大戶沽空的威力,亦因而重現沽空的爭拗,日前證券經紀團體更聯袂晤監管機構,促效法歐洲有的國家禁止沽空。然而情況顯示,業界力陳的訴求變了雞同鴨講,政府講到尾完全沒有禁止沽空的概念,過去沒有,今天也沒有。
財庫局局長陳家強表示,禁止沽空並非阻止大市跌勢的最好方法,認為香港對沽空的監管屬全球最嚴之一,監管機構會留意及監管沽空活動,但認定現時沽空的情況大致正常。依陳家強的說法,仍是不贊成禁止沽空,並表明監管機構已做了該做的工夫。至於誇口香港對沽空的監管屬全球最嚴之一,除了為自身貼金,並未得到股民認同,不過得啖笑。
正如以往所評,沽空活動成為「大戶專利」,摒除散戶參與,對這種不對稱遊戲當局往往避而不談,卻敢自誇監管雄視天下。這不是是否「謙虛」的問題,而是刻意迴避其理念之中根本沒有散戶這根弦,甚至可能陷於逆思維,讓散戶能參與沽空是「愛你反而害了你」。然而散戶不參與沽空,是否就不受沽空所害?未必。
沽空拖冧大市,正是覆巢之下無完卵,散戶揸手的股票市值不斷陰乾。在沽空大戶收穫厚利的同時,散戶得到的是帳面巨虧,即使帳面巨虧一日不兌現,還一日未知輸贏,但本港常以股票充當借貸抵押品,抵押品大幅貶值可殃及借貸資金,火燒連環船的邊際效應亦足以說明,後果是嚴重不對稱。莫非注定大戶贏錢,其餘當輸,就是一個有嚴格監管的公平遊戲?
這裏要闡明的是,檢驗禁止沽空是否有作用,不能局限於無助「阻止跌勢」,或以市值為指標,而是要考量邊際效應。留意及監管沽空活動,緊緊盯住交投就是嚴格監管,其實緊盯交投還不是發現問題的重點,魔鬼也許在直接交投之外。譬如,早前持續的慘烈沽空,一些中小型股何來那麼多貨可掟?因而令人懷疑,沽空背後的借貨交易,會否存在機制鬆弛、監管缺位?
業界有批評指出,客戶的貨被借出,賺了錢入中間人的袋,沽空造成的價值急跌又入客戶的帳。另外更有人擔心,強積金管理人未經客戶同意,擅自借出股票賺「大膽錢」。當中種種「不道德」的交易,是否發生未有實據,但可堪揣測,尤其愈是沽空,借貨的利潤愈是豐厚之下,怎能排除鋌而走險的胡作非為呢?
畢竟這些暗中的交易,並沒有透明度可言,不難發現這些借貨交易,未能排除存在交易對手風險。如果真的發生交易對手風險,相關人士是否有權私自掩飾或沖銷相關數目。這些風險在發生與否的觀望時期,市場希望監管機構做點甚麼,給出明確的交代,誇口監管嚴格、現況正常,是不足消除投資者憂慮的。監管當局執意認同沽空,並要市場接受,就要讓人看到完善的機制,消除投資者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