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帶領研究的教授展示多種海洋塑膠廢物。(美聯社圖片)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兩間大學聯同環保團體,近日在《科學》期刊發布史上最詳細的海洋廢物調查,更破天荒追蹤廢物源頭。調查發現,每年約有八百八十萬噸塑膠廢物丟進海洋,遠較此前估計高出逾七倍,其中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為全球之冠,其餘大部分上榜國家均為發展中的亞洲國家。若情況持續,十年後的廢物量將增至億噸計。

    美國喬治亞大學分析一百九十二個沿海國家排放及處理廢物的數據,小至海灘小型垃圾,大至非法傾倒廢料及垃圾堆等。調查發現每年有八百八十萬噸塑膠廢物,等同一百九十一艘鐵達尼號噸位的廢料堵塞海洋,遠較此前估計的一百萬噸嚴重,因大部分調查只計算海面飄浮垃圾,忽略沉積於海底及結成冰的廢膠。

    2025年垃圾可堆百呎高牆

    加州大學聯同海洋保育團體,負責追蹤海洋廢膠源頭,發現約八成三是來自全球其中二十個國家,主要為發展中的亞洲國家,當中中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及斯里蘭卡合共佔一半廢膠量;單是中國達二百四十萬噸,佔約四分之一。研究人員稱,主要因為上述國家的排污政策貧乏。美國佔全球廢膠量約百分之一。

    研究團隊稱塑膠廢物損害海洋生物,海龜、海鳥等生物不時會誤當膠袋為食物,進食後會阻塞胃部不能再進食,最終餓死。北海約九成海鳥屍體的胃中發現有膠。若人類吃下被膠廢料污染的海洋生物,或危害健康。

    研究負責人之一蓋耶稱,清理海洋垃圾的耗費巨大,且極難實行,最佳方法是透過廢物管理減排。科學家警告若排廢情況不改善,至二○二五年,海洋廢膠量將急增至約一億五千萬噸,屆時垃圾可堆成一百呎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