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便是2015年,不知你會否出去狂歡倒數迎接新一年?過時過節興高采烈,難免會高聲呼叫,但第二天一覺醒來,可能會發現自己聲沙沙、聲帶隱隱作痛,甚至失聲!其實過度或不當使用聲帶都有機會引致失聲,失聲患者應該盡快求診,了解自己失聲成因,好對症下藥,還原靚聲。

過度用聲有時與錯誤發聲有關,約見言語治療師,學習正確的發聲技巧,可改善失聲情況。

失聲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應盡量避免飲用。

急性失聲,多與上呼吸道疾病有關。

所謂「開聲針」是指透過注射類固醇方法,幫助有迫切性需要的人士立即開聲,但藥力只能維持一天左右,治標不治本。

黃醫生建議如工作需要多說話,應盡量使用咪高峰,避免大力發聲。

晚上睡覺時,如有胃酸倒流,也有機會弄傷聲帶而引致聲沙。

徵狀多籮籮

失聲,顧名思義就是失去聲音,然而失聲的徵狀不止如此,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指出,聲音出現沙啞、低沉、變聲、走音、不能大聲及提高聲量說話,都可以歸納為「失聲」。一般判別患者是否失聲,黃醫生表示會因應患者聲音的音量和質量去判斷,而大部分求醫患者多為教師、售貨員、藝人等經常需要說話或用聲的人士。此外,失聲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黃醫生說一般會視乎失聲徵狀出現的時間長短來判斷,持續3個月以上的就屬於慢性,3個月以內的則屬於急性。

成因多樣要查清

慢性失聲,一般成因跟說話方式有關。黃醫生指出,大叫、過分用聲,都容易使聲帶出現勞損或過度疲勞,令聲帶出現水腫或厚化而未能好好閉合,聲音因此變得沙啞甚至發不出來。如聲帶長期處於疲勞狀態,聲帶表面更有機會結繭及長瘜肉。黃醫生解釋,如果患者並沒有特別大聲說話而失聲,就很可能是突發性質的急性失聲,一般由感冒或傷風誘發咳嗽、喉嚨痛或聲帶發炎而引致,甚至有人試過一覺醒來就突然失聲,但患者可以完全沒有傷風感冒病徵,也不覺喉嚨痛。黃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抵抗力較差,聲帶出現細菌感染,此外,胃酸倒流而弄傷聲帶也有機會引致失聲。較為罕見的成因是與腫瘤有關,當腫瘤壓着神經線時,影響聲帶的開合,就會引致聲音沙啞。

針對治療才有效

其實,失聲在香港已很常見,黃醫生表示治療不太困難,如因勞損而引致的失聲,一般多休息、減少用聲、服用聲帶消炎藥即可。黃醫生續說患者求診時,如情況嚴重,專科醫生會安排患者即時進行聲帶內窺鏡及聲帶震動測試,務求準確地找出失聲的原因。若發現喉嚨、聲帶位置結繭或長瘜肉,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將聲帶上的繭或瘜肉割除。黃醫生更補充:「過度用聲有時與錯誤發聲有關,因此專科醫生還會按需要安排患者接見言語治療師,學習正確的發聲技巧。」至於急性失聲,主要針對上呼吸道問題,按情況服用抗生素及消炎藥,聲線便能逐漸變好。黃醫生最後提醒讀者:「失聲患者除了盡量避免用聲外,也應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和飲品,喝咖啡、吸煙和飲酒更會令問題惡化。即使聲音回復正常,亦應持續戒口約2個星期,以免聲帶問題復發。」

鳴謝: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