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奶粉企業近日在中國屢遭滑鐵盧,先是爆發毒奶風波,後又被當局以反壟斷法重罰,可以說是醜聞多多,神話不再。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奶粉企業可以乘機翻身,打鐵還需自身硬,國產奶粉品質一日無法保證,民眾信心一日無法恢復,洋奶粉還是會繼續受到追捧,即使今次被重罰,售價也不可能大幅調低。

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對六家奶粉企業處罰六點七億元,打破內地反壟斷史上最高罰款紀錄,當中包括近日捲入毒奶風波的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不過,相對於外國奶粉企業近年在中國賺取的暴利,這點罰款根本微不足道。業內統計顯示,自○八年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爆發以來,進口奶粉平均漲價超過六成,部分洋奶粉的國內外差價甚至超過兩倍,利潤之高令人咋舌。

洋奶粉不斷漲價,仍然備受追捧,有價有市,而國產奶粉再便宜也乏人問津,可謂莫大的諷刺。實際上,國產奶粉行業因三聚氰胺事件而遭受重創,洋奶粉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佔領了大半壁江山,許多人甚至寧願出國搶購昂貴的洋奶粉,也不願選用價廉的國產奶粉。即使最近洋奶粉出事,也不等於國產奶粉可以收復失地。正如有家長直言,如果要為孩子換奶粉,還是會換其他洋品牌。

監管失職 自毀招牌

恒天然毒奶事件再次挑動國人神經,有人以近年多個洋品牌和洋企業捲入質量醜聞為例,直指中國消費者出現了「全世界少有的倒歧視現象」,看不起國產品牌,並提出在企業努力縮小與國際知名品牌差距的同時,政府應該率先垂範,無條件支持國貨,同時鼓勵國人學習日本和南韓民眾,選用本國品牌。

其實,民眾棄用國貨而追捧洋貨,並非崇洋媚外,而是中國奶粉企業自毀招牌,以及當局監管失職的結果。多年來,國產奶粉頻頻出事,先有大頭奶粉,後有結石奶粉,一次又一次打擊消費者信心。而且每次出事後,當局總是百般隱瞞,諉過卸責,最匪夷所思的是,當年三鹿集團破產留下的上百噸有毒原料竟無人監管,讓無良商販暗度陳倉,將毒奶粉變成其他奶製品,繼續為禍人間,這叫國人如何對國產奶粉有信心?

雖然外國奶粉企業也不是百分百可靠,但相對而言,總是令人比較有信心,起碼出事後不會刻意隱瞞。所以,即使發生恒天然事件,即使當局祭出反壟斷法,依然無損洋奶粉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要真正破解國人對洋品牌的追捧,只能靠中國企業自強,靠政府做好質量監管,除此以外,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