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選舉,毋須經過第二輪投票便有結果,且由溫和保守派魯哈尼勝出,確是令人大跌眼鏡,但伊朗內外交煎,民生困苦,民眾求變心切,令選舉充滿變數,這一切卻又合乎預期。

魯哈尼在今年四月十一日報名參選時,幾乎不引起甚麼注意,即使臨近投票,他仍被視為最不可能贏的候選人,直至選前三日,唯一改革派阿雷夫退選,獲前總統哈塔米和拉夫桑賈尼瞓身支持,魯哈尼選情才水漲船高,但依然沒誰預測他能取勝,頂多可以打進第二輪投票罷了。

顯然,外界低估伊朗人求變心切。艾哈邁迪內賈德擔任總統八年,他就像刺蝟般,無時無刻一副戰鬥格,不斷發表類似「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走」的挑釁言論,伊朗和西方對立加劇,核談判毫無寸進,與他這個態度大有關係。伊朗與西方硬碰硬的結果,是國際制裁愈形嚴厲,在歐洲石油禁運和美國金融制裁中,伊朗經濟脆弱不堪,貨幣里亞爾大幅貶值,通脹飆升至三成二,糧食短缺,生活必需品難求。艾哈邁迪內賈德把此歸咎於「帝國主義迫害」,但很明顯,民眾認為他更要負責,不少選民在投票時如釋重負歡呼「艾仔拜拜」,可見一斑。

誰能帶來改變?最後角逐總統寶座的六人,五人屬強硬保守派,無論哪個上台,似乎都難改變伊朗與全世界為敵的現狀,若是核談判代表賈利利當選,情況最糟,據報是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心水人選的他,在選舉辯論中宣稱,將會繼續艾氏「抵抗經濟」,預示着不但沒雞,或許連麵包屑也吃不上,怎不教選民心驚膽跳?相反,魯哈尼表明要改善與美歐關係,意味着國際撤銷或放寬制裁有望,在哈塔米時代出任核談判代表的他,曾與英法德達成伊朗暫停濃縮鈾提煉協議,他並非誇誇其談,而是真有能力,掙扎求存的伊朗人,當然歡迎他了。魯哈尼更是唯一聲稱要捍衞公民權利制訂憲章的候選人,要求政治社會改革的選民,別無選擇,也只能投票給他了。

魯哈尼是變革的一線曙光,但在伊朗體制下,他能有多大發揮空間呢?今次選舉結果,對強硬派來說不啻當頭棒喝,哈梅內伊有所忌憚,或者控制會稍放鬆,這是魯哈尼一個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