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上屆大選,吸引破紀錄的八成五選民投票,人們踴躍站出來,背後驅動力就是希望出現「德黑蘭之春」,結果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落敗,艾哈邁迪內賈德連任總統,「綠色革命」功虧一簣,最終流血收場。四年過去,阿拉伯之春在中東摧枯拉朽,盼望春風來臨的伊朗人,似乎死了心。

最新民調顯示,符合資格的五千萬選民,在選舉前夕,約三成仍舉棋不定,這一千五百萬人三心兩意,主要緣於候選者「人數多而選擇少」。上屆大選上演大龍鳳,爆發抗議選舉舞弊大規模示威,當局防範歷史重演,事先嚴格把關,六百八十六名申請人,只有八人獲准參選,連立場溫和的前總統拉夫桑賈尼都被摒諸門外,改革派被封殺,剩下來的,都是保守派,差別只在強硬或溫和而已,似乎選誰都是一樣,難怪不少人對投票興趣缺缺。

欠缺投票意欲的選民,能否改變心意,會否被鼓動起來,使這場選舉,一點也不沉悶。隨着兩人退選,特別是標榜尋求改革的阿雷夫,遭前總統哈塔米勸退,為溫和派魯哈尼讓路,令選舉充滿變數。

本來,屬於強硬派的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勝望最濃,他既獲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歡心,又得革命衞隊高層支持,更有傳統保守派做後盾,但他與美國誓不兩立,絕不妥協,一旦當選,難免令伊朗與西方更形對立,德黑蘭將愈陷外交孤立。

伊朗外交政策雖由最高精神領袖定調,但總統是溫和還是強硬,分別大矣,艾哈邁迪內賈德做了總統八年,對以色列和美國放言批評,導致屢現劍拔弩張局面,便是例子。

魯哈尼曾在哈塔米時代,擔任首席核談判代表,並在二○○三年與英法德達成伊朗暫停濃縮鈾提煉協議,主張與美國改善關係的他,如果上台,伊朗外交或現轉機。

由於核談判無法取得進展,國際對伊朗制裁,愈來愈嚴厲,致使伊朗經濟困頓,陷入二十年來最差劣境況,在貨幣里亞爾大幅貶值之際,通脹率竟高至逾三成,民生困苦,不少人連生活必需品也買不起。只要魯哈尼說服選民他能帶來改變,他不無打進下輪選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