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孔子當年出任魯國司寇,代理相位,掌權七日而誅殺大夫少正卯。儒家思想一向提倡為政者當以惠愛為德,此事看來頗為突然,有人更認為是有乖常理,致使宋代大儒朱熹、當代學者錢穆都設法為孔子辯解,認為事實當非如是。

    但此事在《荀子》與《史記》中都曾述及,說是言無實據,則說者自己更是無據。故我等不如返本歸源,考諸史實,且看孔聖人當日因何事而大動刀斧。據說,孔子指少正卯有五條罪狀:一、心達而險,二、行辟而堅,三、言偽而辯,四、記醜而博,五、順非而澤。

    譯作白話文,大抵是指其人性敏通達而用心險惡,行為乖僻而堅固執着,言多虛妄而善於機辯,記人醜事既博且廣,錯而不改還極力美化。這樣的人該死不該死?以現代標準而言,當然罪不致死,筆者基於人道立場,也不贊成輕易殺人。但我也體諒和明白孔夫子的一番良苦用心,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一切立心不良、蓄意煽惑群眾的人不死,社會上就不知有多少百姓會被其累死。說不定在孔子心目中,能殺一匪人而靖天下,即使自己要世代遭受罵名,他也心甘情願,唯其如此,方顯聖人本色與丈夫氣魄,這等境界,就不是我等凡夫所能妄測了。

    觀乎今日香港,少正卯之流滔滔皆是。有人存心勾結外國勢力,肆意反中亂港,這不是「心達而險」嗎?有人非法佔路、蓄意破壞立法會大樓、用暴力驅逐內地客,這不是「行辟而堅」嗎?法律學者帶頭做非法之事,還要設法把無理說成合理,這不是「言偽而辯」嗎?可惜,如今卻大道不臨、聖人不出,剩下就只有當代少正卯的狂傲笑聲了!

    陳偉強 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