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水貨問題猖獗,粉嶺裁判法院連日審理多宗違反限奶令個案,裁判官有感而發,大嘆「自己國家出產嘅奶粉,自己國民都唔敢食,係一種國恥,仲係一種好悲哀嘅事」,可謂擲地有聲。

    不過,在金錢就是一切的今日,國人有的是錢,國恥又如何?悲哀又如何?我們就是要吃洋奶粉呀!城巴早前停止向屯門一商場提供巴士票換領券,原因是換領券吸引過多內地客蜂擁而至,逼爆屯門。饒是如此,內地旅客根本毫不在乎:「我一次購物都五、六千元,根本不在乎優惠券!」夠豪氣干雲吧。

    其實,水貨客跟內地旅客不可混為一談,水貨客雖以內地人為主,但也有本地人;再說,有求就有供,內地對本港食品有需求,就有水貨客鋌而走險。每天水貨客數以萬計,被裁判法院懲罰的只是極少數,罰款就當成本,甚至拒絕繳交的亦大有人在,萬一不幸入獄也只是極短時間,根本沒有阻嚇力。說到底,國產食品不改善質素,不做足安全監管,國人沒有信心,水貨問題都不會有根治的一天。

    京官常說香港人心不回歸,但連一罐安全奶粉也生產不到,國人被迫崇洋媚外,紛紛南下購買洋奶粉,又怎能怪責香港人心不回歸?當有朝一日內地食品不再是假劣毒的代名詞,或許就是人心回歸之時。但那時候香港的重要性還剩下多少,真的難說。

    李信怡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