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隆冬,天寒地凍。哈爾濱市有位老婦坐在雪地上行乞,賺得不少行人同情及施捨,而老婦的不遠處有一名中年婦女監視。原來她是老婦的女兒,為了實現置業「理想」,逼母行乞已經六年。面對千夫所指,這女兒竟聲稱母親已活不了幾年,暗示要抓緊機會榨乾母親的老骨頭。
中國人據說最重視家庭價值,封建社會更以孝治國。諷刺的是,現實中不孝子女大有其人,多少年老父母被當成累贅拋棄一邊,或淪為皮球踢來踢去,晚景淒涼。當局早前出台法律強迫子女「常回家看看」,雖有多管閒事之嫌,卻也反映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親情比紙還薄。
一味指摘子女不孝未免有失公正,因為有些父母心如蛇蠍。山東省偵破一宗販嬰大案,人販子經過網絡廣發「英雄帖」,招集各地大肚婆到「生育工廠」,生下孩子後,一手收錢,一手交貨。可憐的嬰孩,初到人間就被交易,賣到好人家固然是幸運,若落到犯罪團夥手中,隨時淪為行乞、扒竊工具,甚至被打斷手腳或摘走器官。人販子固然可惡,親手將孩子賣掉的人豈不是更加可惡,更加滅絕人性?
賣子發財並非個案,全國各地都有發現。有人甚至揚言,養一頭豬只能賣數千元,生一個孩子可以賣數萬元,還是賣孩子划算。在過去饑荒年代,更有「易子相食」、「殺妾相食」、「殺妻奉官」等,魯迅在《狂人日記》中說,中國五千年歷史書上,歪歪斜斜地只寫着「吃人」二字,一針見血。
如果說,過去人愚昧無知才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尚情有可原,而今教育普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仍然發生這種子女逼母行乞或親生父母賣孩子的醜劇,又作何解釋呢?
子不子,母不母,君不君,臣不臣,彰顯民族劣根性及儒家學說的虛偽。孔子學院遭到外國抵制其實不足為奇,中國人自己都不相信這一套,或者做不到,哪有資格向外國人推銷。
香桐仁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