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一月十四日,梁振英在立法會宣讀題為「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的施政報告。一如以往,梁振英對法治的理解是「在追求民主的同時,應依法守法,否則便淪為無政府主義」,既把朝令夕改的人大常委會決議當作金科玉律,亦針對公民抗命的理念。

    關於法治的定義,特區政府與法律界內不少人有嚴重分歧,人盡皆知,近來甚至連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時也指出,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界別人士,與梁振英及其他親北京陣營「以法治民」的概念,顯然不一樣,但是梁振英仍舊視而不見。

    無政府主義又名「安那其」,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政治主張,連在入門級別的「維基百科」也明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佔領街頭期間,有歐美記者驚嘆「佔領區」內的政治生態,活脫脫就是無政府式群眾自治。把無政府主義當成是「無法無天」的代名詞,只是政治常識貧乏!

    近年香港政壇激進派崛起,政治光譜得以擴闊,那是因為二十年來,政治氣候急劇變壞,泛民主派不思進取;而新生代亦苦思自尋出路,佔領街頭抗爭後期,有人舉起了代表無政府主義的黑旗,以至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的「民族論」,都是港人面對嚴苛挑戰的回應,從而把政治光譜拉得更闊,超乎想像,不論當權者以至泛民如何抹黑,這趨勢也是扭轉不了的!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