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德國鬧得滿城風雨的最低工資立法,終在前日獲聯邦議院大比數通過。來自社會民主黨的勞工部長納勒斯,於表決前高呼這是改善數百萬工人生活的里程碑,惟總理默克爾與納勒斯卻未必是一條心。
去年底德國大選,默克爾領導執政基民盟勝出拿下第三個任期,可惜執政盟友自由民主黨大敗,默克爾無奈與社民黨再續前緣,恢復○五至○九年的德國大聯合政府。社民黨與基民盟談判組閣時,要求默克爾答應通過最低工資立法,默克爾見其他潛在執政夥伴揀唔落手,明知社民黨開天索價也無奈答應。
德國社民黨政府在總理施羅德領導下大刀闊斧改革,狂削退休救濟金及降低僱主裁員門檻,變相迫使德國人接受低薪工作,德國廉價勞動力供應大增,成為德國出口競爭力一大泉源。種樹的是施羅德,乘涼的是默克爾,改革導致德國失業率先升後跌,接近谷底反彈回升那點,為默克爾首個總理任期開端,德國經濟在默克爾任內恢復強勢,施羅德被視作無名英雄。
德國經濟走強,社會代價不菲,貧富懸殊加劇,兒童貧窮問題惡化,退休保障大不如前,長年遏止德國勞動成本上漲的副作用逐步浮現。默克爾為保經濟主張以不變應萬變,警告一旦實施最低工資,中小企便被迫裁員,按不同地區和工種釐定工資水平的做法始終較可取。
社民黨為重振聲威,眼見默克爾有求於己,獅子開大口要求對方支持最低工資立法,默克爾最終作出「痛苦的妥協」。新例將於一五至一七年分階段實施,料逾五百萬低收入人士受惠,可領取不低於八點五歐元時薪,佔德國勞動人口約八分之一。
默克爾政府採取多項措施,圖緩和最低工資立法的衝擊。舉例,僱主毋須向十八歲以下人士支付最低工資,以免年輕人為金錢從事低收入工作,放棄擔任學徒或受訓,以維持德國各行業學徒制傳統。此外,失業一年或以上人士若獲聘,僱主可於首半年向他們支付低於法定最低時薪的薪水,維持僱主聘人意欲。有工業界人士擔心,在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原東德地區,最低工資立法無可避免摧毀就業。
默克爾政府徵稅補貼再生能源發展,國內電價拾級而上,扯高各行各業營運成本,綠色能源革命與最低工資立法產生的化學作用,對德國競爭力帶來多大威脅難料,靠經濟政績享譽全球的默克爾更感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