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間,不少無牌小販於深水埗及旺角等地方擺賣,被食環署職員屢次驅趕時,更不時與街頭市民發生爭執,驚動警方介入,引起風波。有團體嘗試捍衞無牌小販,反對食環署執法,希望當局能於新年期間寬鬆執法,但食環署早前已揚言嚴厲打擊無牌小販。究竟本土意識如何影響無牌小販、市民及食環署之間的關係?


顧問老師:April Ip
Q:為何食環署選擇於新年嚴厲打擊無牌小販?
A:首先,打擊無牌小販為食環署責任,本質上並無不妥。食環署於過往農曆新年執法一直被指寬鬆,直至近年,由於傳媒過分宣傳無牌小販擺賣,食環署有必要執法。此外,隨着港人生活質素上升,市民對市容整潔度要求上升,食環署亦需作出相應行動以確保環境清潔。
Q:為何市民會作出保護小販行動?
A:小販為香港人的情意結,早於七十年代,小販為港人生活一部分,小販對社會基層並不陌生。近年,由於大財團壟斷,小販難以維持生計,在無計可施下,市民惟有以此行動宣洩不滿情緒,由個人取態演變成有系統有意識的社會運動。另外,市民普遍覺得新年為喜慶日子,食環署執法應較寬免,因此,當食環署嚴正執法,難免觸起市民不滿情緒,因而發起運動保護弱勢。
延伸思考
1.警方應否介入無牌小販與食環署之間的爭執?
A:由於食環署職員並無逮捕權,因此,當無牌小販與食環署之間發生暴力,打鬥等爭執時,警方有需要介入處理。警方的介入意味著食環並無足夠能力處理事件,亦反映出官民不和已到達頂點。
2.長遠而言,政府應如何解決無牌小販問題?
A:近年,於街上無牌擺賣的並不一定是上年紀的人,有不少年青人亦嘗試擺賣,反映出年青人於香港創業困難,對前路迷惘,所以選擇做小販。政府應制定有效政策以提供創業機會及空間予年青人,例如夜市規劃,重發小販牌,以較低的租金供應地方予年青人作買賣。租金昂貴,沒有良好營商環境,只會令無牌小販的數目繼續上升。
3.為何會有無牌小販只售賣食物予本地人?
A:政府一直強調個人遊能帶動本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事實上,個人遊只能惠及大集團,而小商戶則因舖租上升,令營運成本增加,難以維生。香港人與內地人關係愈趨惡化,香港人長期受到壓迫,因而以不同方式作出反抗,如早前的「鳩嗚」行動。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顧問老師:April I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