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腩、啤酒肚、士啤呔等等都是形容那些肚腹部位特別肥胖的人士,在醫學上稱之為「中央肥胖」。有人把問題歸咎於長期坐辦公室或經常喝啤酒,但註冊營養師指出,中央肥胖不能只看單一成因,而是需要檢視整體熱量攝取,才能有效作出改善。
正確量度腰圍
若不是經常做運動的人,有少少肚腩實在少不免,那怎樣才算是中央肥胖呢?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解釋,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亞洲男性的腰圍超過90厘米、亞洲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便有中央肥胖的問題。她指出,這裏所指的腰圍並非平日買褲所標示的腰圍尺寸。「醫學上的腰圍是指最後一條肋骨底部邊緣與髂骨頂部的中間水平線,一般是人全身最闊的腹腔部位,約肚臍上半寸的位置。」
有人認為中央肥胖與全身肥胖是兩回事,但劉立儀指出,中央肥胖也是構成肥胖問題的因素之一。「評估一個人是否肥胖有三方面,身高體重指數(BMI)、脂肪比例和中央肥胖。有些人三方面都有,但有些BMI正常卻有中央肥胖,仍屬於有肥胖問題。」對於中央肥胖,市民的普遍憂慮是外形不好看,但她提醒中央肥胖反映腹腔的皮下甚至內臟累積過多脂肪,除了影響外形,患者很多時候同時患有代謝綜合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睡眠窒息症等,甚至患有脂肪肝,不可輕忽。幸而一旦中央肥胖問題減輕,這些情況一般都會得到改善。
攝取過多熱量
白領一族經常慨嘆,長期坐於辦公室導致有肚腩,有人則歸咎於喝啤酒的習慣,但劉立儀認為這些說法並不能全面解釋中央肥胖的成因︰「每個人患上中央肥胖的原因都不同,需要檢視整體生活習慣才能作出判斷。一般而言是由於熱量的攝取超過所需,令脂肪積聚,當全身的脂肪都累積時,腹腔自然不能幸免。此外,最新研究發現,高糖分的飲食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血液內胰島素的分泌過分活躍,可能刺激脂肪積聚在腹腔。至於中年人士,肌肉鬆弛也會導致中央肥胖。」據她解釋,長期坐着只能表示熱量消耗低,要同時參考攝取的熱量才能判斷是否導致中央肥胖的主因,至於喝啤酒人士,雖然酒精熱量高的確會導致肥胖,但這類人士的飲食習慣往往亦不太健康,整體熱量攝取過高引致大肚腩。
飲食與運動配合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中央肥胖很難減退,但劉立儀表示,只要改善飲食習慣加上帶氧運動,身體逐漸瘦下來,最終肚腩一定會縮小。在飲食方面,要減少熱量高的脂肪、糖分、油分等,少吃煎炸食品,肉類應以瘦肉為主。而香港人的糖分攝取多數來自飲品,記得要少甜甚至走甜。此外,近年的研究鼓勵進食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麥皮、麥包、紅米、糙米等全穀類,白米、薯仔等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就要減少,可能對減肚腩有幫助。
運動方面,必須進行帶氧運動。「有些人為了減肚腩,一味做Sit-up(仰臥起坐),這樣雖可以令肌肉結實,卻無法減去脂肪,因為並非帶氧運動。」劉立儀建議進行游泳、打球等帶氧運動,一般步行若持續急步快行,運動量足夠也能達到減肥效果。
S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