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遺體骨捐贈造福病者

【記者蘇家欣報道】市民死後可捐出器官挽救垂危病人性命,亦可捐出骨骼造福病人。遺體骨主要用於人工關節翻修和骨骼腫瘤手術,每項手術只需部分骨骼,過去十年,瑪麗醫院骨庫利用巿民捐出的遺體骨,進行一百一十四宗骨科手術,但每年僅十九名巿民捐骨,數目低於肝、腎等。隨着人口老化,關節手術需求增加,每年需五名捐贈者才足夠。

本港現有兩個骨庫,分別位於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儲存市民捐出的遺體骨,主要是人工關節翻修和骨骼腫瘤手術。瑪麗醫院骨庫主管何偉業表示,骨腫瘤或關節退化的病人,可以更換由金屬製成的人工關節,毋須移植遺體骨關節,但人工關節用上十多年,金屬會出現勞損,而人工關節附近的骨骼也會磨蝕,令關節鬆脫,需要再次更換。

捐贈數目遠遜肝腎

他指人工關節周邊骨骼會出現缺損,病人不能再使用原本的人工關節型號,需要更換特別型號人工關節,甚至度身訂造,費用動輒八萬至十萬元,病人需自費,且訂造需時;若能移植骸骨,病人不需負擔額外費用,骸骨可與病人的骨骼融合,使關節更穩固。

過去十年,瑪麗醫院平均每年有十一點四宗骨科手術使用市民捐出的遺體骨,但骨骼捐贈數目遠低於肝、腎等器官,個別年份更無人捐贈。何偉業強調,使用遺體骨的手術只使用部分骨骼,例如近關節部分或一條骨中間一節,故骨庫儲存量尚可應付需要。

他相信,捐骨並非即時救命,家屬未必即時想到死者骸骨會對病人有幫助,家屬可能擔心移除四肢骨骼會影響遺體外貌,變得「軟綿綿」,減低捐贈意欲。其實,醫護人員取出骨骼後,會放置木棒在原有位置,故毋須擔心。他希望市民捐贈器官外,也考慮捐骨,令需要再換關節病人和骨腫瘤的病人,可獲得合適骨骼移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何偉業預計,隨着人口老化,膝關節翻修手術增加,對遺體骨的需求也增加。

瑪麗醫院骨庫在過去十年,平均每年為十一宗手術提供遺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