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貧窮邊緣比綜援族更苦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再有調查指港人活得不快樂,結果顯示最使人痛苦的是住屋問題,而中產與貧窮線邊緣的家庭更是最苦一族。不過,類似生活素質的調查,對改善政府施政有用麼?

Q:要準確量度港人痛苦指數,應包括甚麼項目?

A:痛苦指數與生活素質屬相似概念,都由主觀及客觀因素組成。主觀方面,各人對生活有不同要求,而客觀因素方面,第一是政治,即社會是否民主和有民權;第二,是經濟,即人均收入;第三是社會醫療、教育及房屋等福利政策;第四是文化;第五是保育。

Q:中產與貧窮線邊緣的家庭,分別面對甚麼問題?

A:中產方面,一般而言,收入近三萬元至十萬元被列入中產,他們不合資格申請社會福利保障,無論房屋、交通及教育都需要沒有資助,支出佔收入的百份比很高,淨儲的資金不多,因而叫苦連天。至於貧窮線邊緣人士,由於他們有工作收入,未能獲得社會幫助,但需要支付交通費及子女書簿費等,相比起領取綜援人士,生活質素隨時更差。

延伸思考

1.坊間團體的調查是否具公信力,及如何影響政府施政?

A: 不少調查由大學負責統籌,或由政治、社會團體委託大學進行。調查是否有公信力則視乎調查機構是否收取贊助、受訪人數多寡、分析的科學性及調查是否有預設方向等。一般而言,調查都會成為政府制訂政策的參考數據,以便對症下藥。

2.居住環境擠迫,如何影響生活素質?

A: 居住環境過於狹窄,會影響健康及心理狀況。若人均面積過低,甚至與鄰居共用廁所、廚房,容易激起怨氣,引起相處問題,甚至因爭用設施而大打出手,類似情況在夏天尤為常見。

3.香港地小人多,提升人均居住面積仍有可能嗎?

A: 本港已開發的土地數量很少,而其餘地方多為郊區,而有地產商早於多年前已買下不少農地,隨時可以興建新住宅大廈,因此本港並非缺乏地方,只是要視乎政府如何重新規劃,並開展興建房屋計劃,以增加人均居住面積。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