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措置施政兌現支票
港大民調顯示,受訪者對CY梁振英的施政報告評分為五十六點四分,CY個人民望亦上升了三點三分,雙雙超越五十分的合格線,對於飽受僭建風波困擾的CY而言,民望隨着施政報告發表而止蝕,開始重回上升軌,無疑可以暫時舒一口氣。至於這次民望上升,套用股市用語,到底是觸底回升,抑或只屬技術性反彈,下一浪跌勢可能更大呢?
施政報告就房屋、扶貧、安老、環保等重大民生問題開出長遠的治本藥方,沒有推出因時制宜之策,並未進一步拖低CY民望,顯示主流民情願意給予觀察期,怕他的下一場考驗已經殺到。CY開完施政支票,接下來將是與管治團隊展現措置施政的能力,取得公務員隊伍合作,全面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林林總總長遠舉措,爭取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效果,向抱持觀望、等待態度的市民交功課。
CY日前聲言,未來推動施政,不會、也不可能等到社會有百分百共識才落實計劃,未知這是否他出任特首半年來的心底話。CY上任之初有句名言:「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可惜所推動的政策屢遇阻力,變成推出一項,跪低一項,倘若CY今後為加強施政效率,硬撼反對聲音,堅持落實各個施政項目,恐怕到時遇到的阻力不止來自逢梁必反的反對派、形形色色的關注組織和持份者,還有建制內的公務員隊伍。
政務司司長林鄭日前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有幾句說話頗耐人尋味,她提到CY不是來自政府,亦很努力做認知工作,有些事如短期內做不到,也會諒解。林鄭言下之意,莫非暗示特區政府的辦事程序,掣肘了急於求成的CY,經過半年折騰,CY終於投降,對公務員隊伍辦事未能急他所急表示「諒解」?
比對林鄭所言,又如何理解CY強調不會等到百分百共識才做事的鷹派姿態談話呢?政圈中人認為,CY槍口對外,其實反過來也適用於公務員隊伍。官僚辦事,着重程序,一旦政策出台,必須行完整個諮詢程序,除了建制外的民意徵集,也包括涉及政策範疇的一眾政府部門,如果對外的諮詢遇到反對聲音,必定拖慢政策完成指定程序的時間,更遑論如何統一內部不同部門的看法,如果有關政策內外均有異議聲音,肯定變成有排拖的懸案,急也急不來。林鄭是政府體制培養的產物,對這套辦事程序早已習以為常,CY要以外來人身份改變這套根深柢固的辦事方式,到底會是如林鄭所言的「諒解」,抑或不會再等到百分百共識才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