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地皮瀕流標 醫療產業可休矣

前朝曾蔭權政府好大喜功,揚言發展醫療產業,並煞有介事預留四幅土地興建私家醫院。可笑的是,貪曾有夢,業者無心,首輪推出的兩幅私院用地反應冷淡,入標者寥寥無幾,尤其是大埔那幅只接到一份標書,當局不得不承認可能會流標。

很明顯,業界對私院用地興趣缺缺,主要因為當局叫停雙非孕婦,私院斷了財源,興建新醫院無利可圖,有人願意投標才怪。說穿了,前幾年私家醫院客似雲來,只是雙非孕婦湧港產子造成的虛火,並非真正的醫療產業。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亦承認,雙非問題凸顯公私營醫療系統容量不足,短期內未必可以發展醫療產業,當局會考慮下一步對策,包括檢討整個私院的發展形勢,才決定地皮用途。

事實上,不管從哪方面看,香港都不具備發展醫療產業的條件和環境。近年公立醫院青黃不接,人手嚴重短缺,陷入十個煲七個蓋的困境,在此情況下,港府還要鼓吹醫療產業,使私家醫院不斷膨脹,進一步向公立醫院挖角,令問題更加惡化,長此以往,遲早拖垮公營醫療。

展望未來,情況更加令人擔心。隨着人口不斷老化,公立醫院的求診人次將於未來二十年內增加約八成,住院人數激增約一點三倍;與此同時,香港將有五千名醫生退休,遠遠高於新醫科畢業生人數,加上天水圍等新醫院落成,人手短缺將由目前的百分之四增至百分之四十五。面對愈演愈烈的人手荒,當局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反而盲目鼓吹所謂醫療產業,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除了人手短缺,用地不足亦是一個大問題。眾所周知,前朝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全盤失誤,令香港陷入前所未見的「土地荒」,房屋供應不足問題成為一個難解的死結。首批置安心單位錄得四十四倍超額認購,充分反映港人對住屋的殷切需求,如今到底應該將土地用來建住宅解決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還是用來興建普羅市民無緣享用的私家醫院,不言而喻。

本來,香港醫療技術先進,人才輩出,在國際上享有不錯的聲譽,發展醫療產業被認為大有可為。可惜醫管局管理混亂,導致醫療亂象叢生,公立醫院事故頻仍,私家醫院見錢眼開,所謂醫療產業不知從何談起。高永文接過這個爛攤子,當務之急是撥亂反正,加強規管私家醫院,改善公營醫療服務,而不是繼續錯下去。

再說,醫院的職責是救死扶傷,為市民提供醫療服務是港府的責任,根本不應當作一項產業。內地不少醫院因為唯利是圖而見死不救,導致百姓怨聲載道,難道香港想重蹈覆轍?港府庫房水浸,一味推卸醫療責任,將病人趕去私家醫院,簡直豈有此理。

總而言之,強扭的瓜不會甜,醫療產業可以休矣。港府應該當機立斷,及早取消前朝的錯誤政策,集中精力處理經濟及民生問題,不要再做不切實際的醫療產業美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