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聽我講:優化質素保證機制 提升專上教育質素

  • 大家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在香港的職場、公共領域、家庭和社區都充分體現。

    香港邁向知識型社會,大家都認同應該為青年人提供更多高等教育的機會。特區政府過去除了積極投入資源之外,亦以雙管齊下的方式,致力推動公帑資助和自資院校相輔相成的發展。

    二○一二年是新舊高中學制學生同步畢業的「雙軌年」,我們已為考生提供了多元的升學機會。在學士學位方面,我們在本學年把公帑資助學額增加至30,300個,另有7,700個自資課程學額。在副學位方面,除了9,300個公帑資助學額外,另約有30,200個自資課程學額。此外,學生還可選修其他專上課程。

    同時,由本學年起,我們亦為優秀的副學位畢業生提供更多銜接學位,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高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分階段倍增至每年8,000個(即約4,000個收生學額)。自資銜接學士學位亦倍增至6,500個。

    政府十分重視專上課程的質素,絕不容許所謂「商品化」、「劣質化」的情況。現時的專上院校均為非牟利機構,所有收入均須用於教育之上。而政府在推動自資專上界別發展時,一直以質量並重為方針,當中包括撥款35億元設立自資專上教育基金,為界別的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資助值得支持的計劃;另外亦在研究基金內預留30億元,用以資助自資學位界別推動學術和研究發展。

    為了確保專上課程的質素,政府早已透過三間質素保證機構,監察專上教育界別的質素,包括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以及大學校長會成立的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

    此外,教育局已接納教資會高等教育檢討報告的建議,積極探討最終成立單一質素保證機構的可行性。有關的專責小組預計於今年上半年展開研究工作。我們亦會繼續推動「陽光政策」,致力在各方面增加專上課程的透明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教育局局長 吳克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