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身體語言大辭典:轉藥物組合 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十八歲那年,Shirley持續發高燒,全身多個關節突感痛楚,並在早上感到身體僵硬,求診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一開始,她只採用一些類固醇藥物作紓緩性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關節既痛楚不斷,更因為關節受侵蝕而需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及頸椎骨消融手術。手術後她轉用了現時最常用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DMARDs,但病況仍未能妥善控制,DAS28指數在6以上,顯示病情高度活躍。

四年多前,Shirley參加了一個新一代生物製劑「第六型介白質受體抑制劑」(Tocilizumab) 之臨床研究,在醫生建議下,在治療組合中加入「第六型介白質受體抑制劑」,結果在數個月後,Shirley的病情大幅改善,關節的痛楚也大大減少。藉着新的療法,Shirley的DAS28指數近年一直受控在2.6以下,代表病情已達至「臨床緩解」。不久前她更能參與公司的三人籃球比賽,踏足闊別已久的籃球場。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Shirley的個案是一個好例子。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療效欠理想,患者便可能需要轉換治療藥物的組合。例如,在服用最高劑量的「甲氨喋呤」三個月後,DAS28指數仍未見有顯著下降的迹象,患者便應有爭取更適合治療的意識,和醫生商討是否轉換治療藥物的組合,例如加入生物製劑,以盡快緩解病徵。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香港風濕病學學會會長莫志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