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1月06日(三)
本文重點
面對全球擴散的恐怖襲擊威脅,美國政府列出恐怖主義熱點新名單,以安排針對性的客機安檢,名單內有十四個國家,除古巴、伊朗、蘇丹和敍利亞,還有十個被視為「恐怖主義傾向」的國家,其中被視為反恐大本營的也門氣氛更是緊張,各國爭相關閉大使館。美國一時間敵人遍天下,襲擊彷彿已經埋身。
美國有今日,應該好好反省。長期以來,美國的中東政策遭到廣泛批評。冷戰結束後,美國恃着其超級大國的實力,在中東推行強硬政策,長期封鎖和遏制伊拉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偏袒以色列,招致伊斯蘭世界反感以至憤怒。上述十四個國家多是被美國認定為庇護恐怖主義活動,且差不多全是伊斯蘭國家。我要指出:已故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有其片面性,但是宗教衝突倒構成人類歷史上衝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無法否認的。恐怖組織在貧瘠落後的民族地區容易扎根,奧巴馬不像我在山區打游擊,與貧農打交道,自然不明白其經濟和社會根源。
奧巴馬生不逢時,要是他繼承克林頓遺下的「繁華夢」,說不定會有一番作為,可惜他接的是布殊的爛攤子。布殊有點像香港的曾蔭權,只愛吹噓而毫不務實,一意孤行,大言炎炎要「擊敗在全球活動的每一個恐怖組織」。「九一一」恐襲後,布殊理應認識到自身力量有限,卻仍不捨單邊主義,其傲慢的霸權心態顯然有阿Q「從前闊氣」的影子。
美國今日草木皆兵,有些明顯是「自作孽不可活」。不是嗎?冷戰時期出於反蘇的權宜動機,美國還給阿富汗游擊隊提供武器和訓練,這不是養虎遺患嗎?
美國反恐保安漏洞處處
美國反恐保安漏洞處處,尤其機場保安,無論怎樣嚴防,儀器如何先進,一樣被「神秘客」闖進,此固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實上,像美國如此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是「易攻難守」的,其特點是政治權力分散而公共設施集中,資訊公開程度高,而人們對災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低。
坦白說,單是拉登已令奧巴馬睡不安枕,他雖然被美國從地上打到地下,但一直東躲西藏地指揮着恐怖事業。恐怖分子採取的破壞手段可以花樣翻新,但代價不高,如在自來水裏下毒、公共場所放炸彈、地鐵站施放毒氣等,而且拚死無大礙。奧巴馬要學我「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難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