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核能發電賺頭蝕尾

緊隨日本三一一地震而至的福島核災,為八六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後,人類面臨最嚴重的核輻射洩漏事故。用作埋葬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巨型石棺,一二年底完成關鍵工序,向全面拆卸廠房邁進一大步,惟石棺僅用作阻止輻射物擴散,無助阻擋輻射本身,福島核災善後工作將有多漫長和艱巨,切爾諾貝爾事件提供了一個答案。

或許有人認為,福島核電廠遇上百年一遇大地震,實屬不幸,德國和瑞士等在無即時威脅情況下宣布全面放棄核能,好比斬腳趾避沙蟲。莫說是運作中的核電廠,其實即使是已退役的核電廠,同樣有洩漏輻射的風險。

立陶宛伊格納利納核電站興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設計上與切爾諾貝爾相若,屬前蘇聯時期產物,約三年前正式停產。一○年十月,廠方以事前未經測試的方式進行清洗,導致連接核反應堆的喉管破裂,數百噸含輻射污染物的污泥溢出,惟未有穿越建築物的石屎保護層,有驚無險。事件在在反映,已退役核電廠一日未拆卸,仍是個計時炸彈。

盡快拆除,問題不就迎刃而解嗎?然而,此舉所費不菲,也比想像中困難。放眼全球,已退役兼被全面拆卸的核電廠極少,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非常有限,高濃度輻射工作環境嚴重干擾電子機械運作,將最危險的工作交給機械人處理只是紙上談兵。

處理廢料 問題棘手

令問題更棘手的是,原來人類仍未找到永久存放或有效處理舊核燃料的方法:美國境內四分之三的核廢料儲存在核廢料池;瑞典和芬蘭將之暫時封存在地底;以激光縮短核廢料除輻射過程的技術,目前仍處試驗階段,成本和實際效果如何還是未知之數;法國等將舊核燃料重新提煉循環再用;德俄是少數提供舊核燃料存放服務的國家。

有能力循環再造或儲存舊核燃料的國家少之又少,單計歐盟已有七十七座核電廠停產待拆,長遠而言,相關服務供不應求。伊格納利納核電廠因臨時核廢料儲存庫工程延誤,將舊核燃料暫時存放在其中一個反應堆內,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哪管夜長夢多。

建核電廠易,拆核電廠難,生產核燃料易,棄置核燃料難,隨着核能發電賺頭蝕尾的本質逐漸浮現,在凡事講求可持續發展的二十一世紀,這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均無法迴避的問題。

卞世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