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俄對印軍售形同敲詐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訪問印度,據說雙方要達成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軍售合同。俄羅斯是印度的主要軍火提供商,但雙方的買賣關係極不平等,俄國坐地起價的方式形同敲詐勒索,但由於印度國防工業落後,不得不忍氣吞聲。

俄、印的軍事合作關係由來已久,雙方都想通過加強聯繫來平衡中國的軍事崛起以及美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擴張。這種軍事合作關係表現最多的是軍售,俄羅斯是印度的最大軍火提供商,從航空母艦、核潛艇到戰鬥機、坦克、火炮,印度的國防軍火體系幾乎被俄國承包,而印度提供的美元亦讓俄國軍火工業起死回生。

贈送航母卻追加費用

俄羅斯在對印軍火出口中充滿了權謀與詭計,很多看似平常的軍購或贈送,背後都隱藏着陰謀。比如,俄羅斯將戈爾什科夫號航母贈送給印度海軍,條件是印度須承擔改裝費用。印度輿論歡呼雀躍,孰料相關協議墨迹未乾,俄國就以艦體老化嚴重致工程量大增為由,不斷加價,最初要求增加四億美元,二○○七年又增加十二億美元,當印度代表理論時,俄國又再追加七億美元。綜合計算下來,印度想要得到這艘航母,必須支付比原始協議規定多三倍的金錢,幾乎等同造一艘同等噸位的新艦。

除此之外,印度還經常跌進俄國布下的其他軍購陷阱。比如,俄羅斯賣給印度的戰機,從單價上看,比美國、法國的便宜不少,惟一旦採購,便發現俄國戰機的零配件損耗極高,需要從俄國進口零配件,但價格卻是天價,如果不買,戰機又將報廢,使印度政府左右為難。

俄羅斯之所以如此敲詐印度,主要是印度的國防工業門類不齊,研發能力差,即使俄國將全套技術轉讓給印度,印度也無法生產出相同質量的產品。相比之下,門類齊全的中國國防體系,對俄國軍工產品的「山寨」能力就很強,生產出的產品甚至推陳出新。以蘇27為例,當年中國原本計劃採購二百架,但採購了幾十架之後,瀋陽飛機製造廠就生產出全新的殲11,而且衍生出多種機型,性能比俄羅斯現役的戰機更好。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坦率地指出,印度盡可能地向俄方要求一切,俄方則盡可能地給予一切。這個雙贏局面的原因是印度軍工水平落後,讓印度的軍火貿易夥伴感到最大的安全感。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