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劏房五花八門,已經成為「獨特」的風景線,連郊野公園也幾乎無法幸免。沒有最騎呢,只有更騎呢,想當年美聯社記者也要慕名而至,考察一番,可見絕對不是蓋的。這不,連廁所也有人闢作劏房,「前舖後居」聽得多,現在是「上瞓下屙」,真係唔到你唔服。很難想像,光顧食肆也會揀遠離洗手間的位置,「廁所劏房」怎麼可能有人吼?
或許有人說,廁所劏房租金低廉,鬼叫你窮呀頂硬上,惟有跪地餼豬乸!話可不能這麼說,事實上,廁所劏房租金一點也不低,三十平方呎月租盛惠二千二百元,呎租七十元,跑贏不少私人屋苑,認真得人驚。想起內地某地產商幾年前的妙論:「胸罩那麼大一點,要好幾百塊錢,按平米算,比房子貴多了。」由此看,劏房豆腐膶大小,索租狼過豪宅,也是有道理的。試想想,你到超市買汽水,一罐便宜還是一打便宜?再講,大家也看過樓盤廣告吧,鄰近公共設施永遠是最大賣點,住廁所劏房,順應自然呼喚時可捷足先登,避免「有肚痛,去廁所排長龍」的窘境,不亦爽乎。
想想真是悲哀,香港號稱富裕社會,但住屋問題竟成不少市民不可承受的痛。幾年前香港出現「蝸車族」,他們日間送貨,晚上以客貨車為家,連租都慳埋。樓價租金再居高不下,恐怕不止出現「蝸車族」,還得學劉伶那樣,「以天地為宅舍」了。
陸智豪 傳媒人